第140章賣隊友了
有個未來名將主動投靠,聶宇自然是高興。
可對方太主動了,難免帶點史書濾鏡的聶宇,忍不住多嘴問了一句:“你說為你自己考慮,你是覺得我能成事”
楊芳搖頭:“能不能成事我說不準,畢竟我現在就是個守備官,還是材官候補的外委守備。不過,依我此前遇上的那幾個騎兵戰力推算,這湖湘黔貴應當已是大將軍的囊中之物。”
楊芳暫時官職太低,從軍也才一年不到,對天下局勢看的還不透徹。但若只是湖湘黔貴一帶,那他完全可以打包票,就清軍目前這個戰力素質,別說鎮壓叛亂了,不把事情進一步鬧大蔓延都算好的了。
而他又是出身黔貴窮鄉的讀書人,家境實際并不寬裕,能供他考一次科舉試水就算不錯。
一次不中,往后基本也沒什么機會。
為了生計,也為了往后前途,楊芳加入了楊遇春的鄉兵,做了軍中的主簿文書。
他想的也很明白,既然科舉考不上,考上了也難出人頭地,因為他是黔貴出身的讀書人,去掉給八旗權貴留的缺,再去掉中原權貴的讀書人,最后哪還能給他們西南讀書人剩下什么
真要想做官,在黔貴西南極限翻盤,除非他能一舉考上殿試一甲的狀元,還得投乾隆的所好,能讓乾隆見獵心喜,好之后也能持續重用。
這不能說難于登天,只能說白日做夢,以楊芳的才學,做個州府第一名都難,還想考狀元不如從軍打仗來的痛快。
本來楊芳干的很順利,靠著打仗勇猛,身先士卒,又有恩師楊遇春的暗中提攜,還攀附上了喜好提攜猛將的貴人福康安。結果福康安突然病逝,作為福康安部眾,他的恩師楊遇春被打發去了廣東,自己帶了五百家鄉子弟兵來了辰州,硬剛反賊上萬大軍。
現在,連他自己也被反賊俘虜,成了階下囚,就算能僥幸逃回去,活著都勉強,更別提出人頭地。
前路已經堵死,自己還差點死在了辰龍關,那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投降了算球!
不光要投降,他還要賣隊友。
才休息兩天不到,楊芳就已經能夠下地活動,只是胳膊上還打著繃帶:“大將軍,不知我的家鄉子弟兵可還在”
“死了一些,還剩一半,目前暫編降兵營。”聶宇說道。
楊芳說道:“若大將軍信得過我,就把這些貴州子弟兵交給我,我來帶人詐開辰州府城。”
聶字當天便把這兩百多貴州兵交給了楊芳,接著又派了三百多人的漢兵,穿上綠營的兵服,跟著一并南下。
還沒到馬底鎮,突然有探路的漢兵后候回報,前面發現了好多的官兵。
楊芳一愣:“好多官兵有多少人,打的什么旗號,是不是巡撫北上的大軍”
斥候回答:“旗號看不太清,人很多,起碼得有好幾萬,不像是新兵,也不知道是不是清狗巡撫的大軍。”
楊芳一聽到有好幾萬人,就把巡撫大軍的可能性去掉,他又不是不知道辰州什么情況給那摳搜巡撫全家溝子都賣了,能湊出一萬大軍都算他厲害。
既然不是巡撫大軍,還有好幾萬人,又不像是新兵,難道是湘西的清軍北上了
不是說和琳那個狗東西已經死了嗎
沒有三軍大帥統轄,湘西清軍現在是誰在管事,居然也能統領幾萬大軍北上
楊芳思慮片刻,做出了決斷,他把麾下軍官迅速召集議事:“湘西清軍北上了,估計得有幾萬人,我不知道是誰能統轄大軍,辰州府咱們去不成了,你們立刻退回去,把消息報給大將軍。”
一個漢軍把總問道:“那你呢”
“我”楊芳咧嘴笑,“辰龍關失守,我作為貴州外委臺拱營守備,浴血奮戰,方才僥幸帶領本部二百余子弟兵突圍,準備南逃返回辰州府城……”
這是之前定下來的詐城策略,現在計劃趕不上變化,詐城是詐不成了,那就順水推舟,把計劃稍微變一變。
漢兵清一色都已經養出來頭發,臨時剃發束辮已經來不及,那就漢兵回去報信。楊芳則繼續按部就班,率領本部的二百多子弟兵,跟隨南下假裝逃亡,途中不經意間撞上朝廷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