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缺點都是可接受的,沒有別的原因,因為清軍完全不理解線式戰術,應該說連見都是第一次見到。
歷史上,清軍見識到線式戰術的時間線,還得再往后推四十五年,等到鴉片戰爭期間,才會被英國軍隊用線式戰術給狠狠上一課。
原來火銃和火炮還能這么去玩,而不是單純的九進十連環大陣,用純粹的火力密集壓制來平推過去。
現在,距離鴉片戰爭還有幾十年,英國人也不可能突然就過來給清軍上一課。
因為在英國人眼里,彼時的滿清依舊是“列強”國家,他們沒有把握能真的干贏大清。就連乾隆拒絕了馬夏爾尼的訪華通商,英國人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繼續求著乾隆和賄賂和珅等滿清高官,換取在廣州能私下里做些進出口貿易。
確切地說,直到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人被逼的實在沒有辦法,做出來的預定戰略目標,也只是跟滿清秀一下肌肉,表明英國不是軟柿子,雙方各退一步,對各自都好。
哪想到滿清居然.碰就碎,純純紙老虎一只,這下英國人不怕了,他們看透了滿清的虛實。
清軍吃了沒見識的虧,被漢軍的線式火銃打的措手不及,額勒登保驚駭過后,沒有馬上陷入到慌亂。因為清軍的兵力還有很多,只是死傷幾百上千人,這傷亡還能承受得住,他立刻做出戰略調整,調令全部的鳥銃兵列陣上前。
清軍步兵的鳥銑占比很高,與火炮的比率還要夸張,幾乎能占到總兵力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換算過來少說也得有幾千到一萬桿鳥銃。
可這些鳥銃都為火繩槍,不如漢兵燧發槍來的方便,射速也不夠快,唯一的優勢就是放銃時更加安全,生產起來也更便宜。
清兵的鳥銃手們沒有操練過線式戰術,所以面對漢兵火銃的線式齊射,只能繼續搞固定的那套九進十連環密集陣型。
就跟之前的正面戰場與苗人亂軍作戰,直接用密集的火力把反賊給擊潰,再由騎兵沖殺,一舉奠定戰局。
可惜,想法很好,現實卻很殘酷,漢軍不是苗人,漢軍的手里也有火銃,還是更好用、射速也更快的燧發槍,用無縫鋼管做出來的燧發槍,炸膛概率已經微乎其微。
清軍的鳥銃剛剛列陣完畢,往前推進沒兒步,就遭到了漢軍火銃四面八方齊射過來的子彈。
“砰砰砰砰!”
漢兵火銃明明不如清軍鳥銃兵力多,反而連一半都有些跟不上,可在線式陣型的交替射擊下,愣是打的清兵鳥銃毫無還手之力。
不對,也不能說毫無還手,因為清兵的鳥銃也是開槍射擊了,密集的火力覆蓋下,漢兵前排的火銃線列硬吃了一波子彈。
然后……
就沒有然后了,漢軍的火銃兵之所以沒法快速爆兵,除了火銃本身的量產效率太慢,還有一點就是防彈衣要錢。
漢軍的財政用來采購防彈衣,很難滿足火銃兵的需求,只能先緊著一部分列裝。
沒有防彈衣的火銃兵,都被安置到了后方或者兩翼,盡可能不讓他們與敵軍的火銃正面對射。
穿了防彈衣的漢軍火銃兵,在清軍鳥銃兵的眼里,已然化身為打不死的妖魔。
有個清兵明明親眼看到,對面的一個漢兵都中彈了,還是胸膛中彈,沒有甲的保護,愣是屁事沒有,也就中彈時抖了一下,接著繼續舉銃射擊。
不知道什么是防彈衣的清兵鳥銃手,面對漢兵火銃的對射,已經沒有任何反抗能力。清軍打過去的子彈無效,反而漢兵的子彈打上就死,他們的皮甲根本擋不住。
上千人的線式陣型,火力密度已經很恐怖,再加上清兵還搞了九進十連環陣型,站的比漢兵還密集,火力覆蓋下去命中率出奇的高。
清軍鳥銃兵成排成排的倒下去,反觀漢兵這邊半天才倒下去幾個,還是運氣不好,腿部或者胳膊中槍。
幾輪對射下來,也就一個漢兵的倒霉蛋,不小心被流彈打中腦袋。
清軍的鳥銃兵頂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