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洞庭湖水師
“目前的基層官員確實有些多了,”林文昌跟著開口附和道,“官吏的伴標開支太大,既要養兵,又要養官,還要打仗,度支司的財政已經快要周轉不過來。”
很現實的問題,聶宇也沒法反駁。
他參照紅色政權和太平天國的先進思想,所搞出來的鄉民農工會,還有村鎮二級行政區劃,已經有些脫離實際。
對大將軍府掌控基層實權,那肯定是有好處,可村鎮的職能高度重合,鄉民農工會和村長加起來,干的事情等于鎮級官吏該干的事情。
他們干完了,鎮級官吏就無事可做,除非到了收稅和災情的特殊時期,這些鎮級官吏才會變得稍微忙起來,也只是忙碌段時間。
說是冗官,又不像冗官,說不是冗官,但確實大部分時間都沒事干,閑的發慌。
聶宇略一思忖,便知道問題出在哪了,他還是有些想當然,忽略了當下的人口與生產力,并不足以支撐村鎮和農工會并行的兩套班子。
聶宇笑道:“我漢軍畢竟基業草創,許多事情都要慢慢來,既然有問題,那就及時改正。不過,鄉民農工會和村鎮二級的區劃,這些都不能撤銷。”
劉駿點頭:“鄉民農工會、村鎮二級區劃自然要堅持,也必須堅持,但在基層官吏的數量上卻是可以適當削減。就比如現在的臨湘縣,原本就有八個集鎮,我漢軍將其并入管轄后,又打散增設兩鎮。而南邊的平江縣占地更廣,卻只有八個鎮,這并不合理。臨湘縣起碼能削減三到四個鎮,也利于各村鎮鄉民混居,避免宗族尾大不掉之勢。至于削減掉的鎮級官吏,完全可以送至長沙、衡州、桂陽、辰州這些地方,讓他們去那里分田治民。”
劉駿一通發言下來,顯然已經提前做過準備,也算過了每個縣到底該減掉多少官吏,這些被減掉的官吏又該去往哪里。
聶宇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按人口和實際情況,對各縣進行統籌裁撤,每縣最多裁撤三個鎮,裁撤下來的官吏,全部打散前往辰州、桂陽、長沙、衡州,去那里治民分田。”
敲定了對村鎮基層官吏的調整,聶宇麾下的州縣區劃,官員的任免也做出了部分微調。
常德知府總算沒再懸而空置,人選已經內定,為澧州知州聶霖遷調,澧州知州則由州同知徐敏提拔升遷。這徐敏是岳州人,沒什么特別亮眼的功績,只是兢兢業業輔佐知州管理澧州民政。
辰州也任命一個新知府,名叫劉弘昌,籍貫荊州府,同樣沒什么特別功績,勝在有個舉人功名,而且資歷夠老,從不貪污受賄,做事也認真敢做。
一連任命兩個新知府,外加一個新知州,湘西的安定問題差不多算是暫時解決了。
聶宇接著說道:“既然已經說到了民政,軍政的事情咱們也來議一議,洞庭湖水師已經如何了”
王若愚連忙上前說道:“洞庭湖水師目前尚在操練,共有水兵三千五百人,其中兩千人為洞庭湖民參軍編戶,他們的分田也已經優先分完,另有一千五百人為周邊沿湖村鎮百姓參軍。”
“不行,還是不夠。”聶宇搖頭說道,“水師的人數還是太少了,我漢軍的陸師已經有了五萬,那水師起碼也要再擴軍一萬才夠。”
話音剛落,林文昌立馬出列反對:“大將軍,我漢軍目前財政已經捉襟見肘。光是養這五萬大軍,財政上就已經非常吃力,若是再擴軍水師一萬,這軍費錢糧的開支怕是都難以支撐。”
聶宇說道:“我明白度支司的難處,但水師還是必要的,沒有水師,未來我們在長江上如何面對偽清的水師”
實際上,彼時的偽清在長江上,是沒有一支成建制的水師艦隊存在,但就是這樣才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