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知縣主動投降,倒是協助漢軍快速穩住了南城的治安秩序,同時也把武昌城的軍情虛實全都出賣給了漢軍。
好歹也在武昌待了這么幾年,對于武昌城的地勢軍防,早就如數家珍,還有鄂輝裁汰練新,出征襄陽,其中所需的糧草輜重、民夫征發,可都瞞不住這位附郭縣令。
楊芳這下曉得為啥漢陽、武昌的軍防會那么脆弱了,這位新來的湖廣總督干的好啊!
裁汰老弱沒什么不對,但在這種關鍵時刻搞裁汰老弱,把軍隊編制極大稀釋,弄得清軍直接兵力不足,指揮調動混亂不堪。
再加上,鄂輝還軟禁了惠齡和成德,這倆打仗拉跨歸拉跨,但好歹也是帶過兵的,知道點基本軍事常識。
把這兩位軟禁了,你還不留一個能用的大將坐鎮,那能守住城才叫有鬼了!
……
翌日。
漢軍只在南城休整一個晚上,就迫不及待動兵了。
楊芳親領三千步卒,準備強攻蛇山鼓樓,從這里占下黃鶴樓,攻下武昌府北城區。
三千步卒,看著是不多,跟北城里的清軍殘部差不多,但已經不少了。
漢軍這次渡江東征的兵力實際不多,總共只有兩個師,也就是差不多接近兩萬人,其中陸師一萬,水師八千多。
師級編制是今年北返荊州前剛定下,因為漢軍家業已經很大了,陸師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五萬多人,算上炮兵、輜重民大等等,雜七雜八也有六萬多人,還有準備擴軍的水師同樣也有單獨的編制。
原來的指揮使軍職,明顯已經不太夠用,而且部下的那么多軍官將領打仗立功,總是要升遷的,不能只發財,不升官不是
師級編制就這么在陸軍司……不,現在應該叫漢軍司了,經過漢軍司官員商議,又上報給大將軍親自決斷,最終敲定以周朝天子六師為番號,增設新軍編制為師,一師兵額約合一萬人。
漢軍總編制為六師,其中陸師占了五師,分別為第一師、第二師……至第五師,未來擴軍也將以此類推命名番號,而水師目前只有一師,即水師第一師,與陸師番號相互獨立。
白楠、陳有年、何順安、徐三郎各自作為立功戰將,都得到提拔升官。
何順安擢升為第一師的師長,算上本部在內,掌兵增至一萬,對外也終于能夠名正言順自稱將軍了。
白楠擢升為第二師的師長,算上本部在內,同樣掌兵一萬。
陳有年提拔為第三師師長。
徐三郎則提拔為第四師師長。
陸師的第五師和水師第一師,目前依舊還是聶字這位大將軍在直轄統管。這不是聶宇在搞什么亂七八糟的嫡系中央軍模式,他也不需要依靠這套模式來給自己集權,讓自己能夠壓得住武將。
講武堂的建制,兵員后勤不讓將官插手,兵營操練時候大搞對自己的個人崇拜,漢軍的軍權早就集于他一身了。
白楠、陳有年等人雖然都是老將,看似都能獨領一師,手握萬軍了。但實際的軍隊操練、餉銀發放、賞賜撫恤都不歸他們管,再加上還有電臺在實時遙控,漢軍的各種核心軍械供給、壓縮干糧、食鹽、白渠道都在聶宇手上捏著。
軍隊里的山頭可能還存在,這不可避免,方言地域的差異,肯定得形成派系之分,但武將的軍閥化割據,兵為將有已經幾乎不可能辦到。
兵為將有,總得付出利益,什么利益都沒有,士兵怎么可能跟著你后頭賣命造反呢
楊芳率領的三千漢軍,有一千人都是貴州兵,另有兩千為荊州兵,他的指揮使軍職也是掛靠在了第五師下轄,等于是大將軍的直轄部隊。作為降將,這官職眙的已經非常器重,比起原來的守備可能還是低了一些,但誰在乎這個
楊芳認為漢軍很有希望能得天下,再不濟也能劃江而治。他現在滿腦子都是先把武昌打下來,接著再為漢軍奪取湖北,最好能陣斬湖廣總督鄂輝。
哪怕漢軍最終還是敗了,自己當不了開國功臣,起碼也得在史書留下濃重一筆。
“嘟嘟嘟嘟嗚嗚嗚嗚”
“嘟嘟嘟嘟嗚嗚嗚嗚”
伴隨軍號的連續吹響,楊芳正式下令強攻蛇山鼓樓。
“噠噠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