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襄陽動了
漢陽、武昌(西南部)烽煙四起,到處都有佃戶和士紳在造反。
投降內附的縣城太多,漢軍兵力已經捉襟見肘。
聶宇只能臨時做出調整,先電報回信荊州,讓荊州分兵過來接收地盤。
官吏暫時不太夠用,那就先空著,民政衙、吏銓司、度支司抓緊準備,提拔任用一些新官員上來,還有錢糧財政的預算也要跟上。
荊州,大將軍府。
劉駿手里拿著一份漢陽發來的電報譯文,滿臉欣喜道:“大將軍已經攻下了漢陽和武昌,偽清的巡撫、布政使敗逃,幾萬清軍都已變為俘虜,目前正被我軍的水師押運來往荊州。”
吏銓司執掌官呂志宏連忙握拳道:“好啊!漢陽、武昌二府控扼長江,武昌更是湖北省城,連武昌都被我大漢盡占,這稱霸湖廣已是指日可待。湖廣盡取,此消彼長,大將軍王道可期!”
這話說的已經有些露骨,但這時也無人去糾正。他們雖是文官,可能把九族都梭哈了,來跟著漢軍一起造反,當然不可能只是為了驅逐韃虜、為民請命的崇高理想,從龍之功、開國功臣、登閣拜相、青史留名……
林文昌忽然嘆息道:“漢陽、武昌一下,二府諸縣全都望風而降,就算去掉里面部分心思不純,余下愿意內附的縣鎮,這錢糧耗費……唉!”
不是林文昌故意掃興,實在是這造反錢的太傷了。
劉駿、呂志宏高興,因為他們只需要負責管理民政,往新占地盤派遣官員,疲累歸疲累,但至少不用為錢糧發愁,還能看著漢軍一步步壯大,離那個位子越來越近。
可林文昌不行,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他是度支司執掌官,被漢軍官員私下里稱為“小戶部尚書”,漢軍的每一分財政錢糧,都要他來操心算籌。
本來打仗已經很燒錢,如今又一下子擴張這么多地盤。漢陽全府之地幾乎都被吞下,武昌西南部也是望風內附。
這么多新占地盤,全都要安排官吏,重新分置縣鎮。又要幫這里的佃戶百姓分田編戶,挖渠修路,甚至部分被盤剝比較慘的,漢軍還得掏錢賑災,想辦法把百姓逃荒拋荒的土地給重新復耕。
劉駿收斂了笑容,說道:“林執掌不用過分憂心,我漢軍起兵至今,早已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如今湖湘已定,只要過個一兩年,就可為湖北提供源源不絕的糧草。而漢陽、武昌受兵災盤剝雖重,但二府都是長江沿岸精華富庶之地,只要能重新恢復生產,把荒置土地重新復耕,也不是不能重新化為帝王之基。”
通常不怎么說話的工商司執掌官姚宏毅,這時也起身說道:“劉執掌說的不錯,漢陽、武昌已經被我軍打通,再往東的黃州也只是時間問題。有了長江水運之利,我們與徽州商幫的漢鹽、水晶杯生意,也能更好做了。”
工商司在漢軍的內政管理體系里,基本插不上太多話。
因為工商司管的就是工商二事,可以視作漢軍的工部,但跟正兒八經的工部還是有著本質區別。
漢軍的工商司,那是真的要管民間商貿活動,甚至還要親自下場,代表大將軍府跟徽商做食鹽生意。
漢軍目前內部的食鹽銷售與市場管理,已經都被工商司給壟斷。
別說這干涉了民間正常的市場經濟發展,不干涉不行了,古代的商人,包括聶宇的老丈人陳家,那都是無奸不商,沒一個好東西!
王朝重農抑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正經的商業應該是你賣我買,可實際上的古代商業,那跟搶錢基本沒什么區別。
什么能壟斷,那就可勁壟斷,沒有官府進行控制,商人早就癲到姥姥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