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勢不可擋
嘉慶二年,七月初二。
漢軍東西兩路出兵合攻安陸府。
西路自荊門發兵,白楠親自領軍四千余人,并帶重炮三十二門(繳獲的清軍)。
東路自漢水下游,坐船溯流而上,進兵突襲安陸府南部三縣。
七月初三。
沔陽州義軍還以為漢軍是來打他們的,嚇得匆忙遣使過來找漢軍投降。
沔陽州不戰而降,漢陽府全境就此光速統一。
七月初五。
漢軍水師進抵興隆鎮,興隆鎮地主聞聽消息,連忙率領鎮中富戶百姓,簞食壺漿跪迎漢軍王師。
潛江縣令也知道了漢軍殺來,連帶還有湖廣總督兵敗身死,兩萬大軍全軍覆沒的壞消息。
潛江知縣沒有投降,干脆把自己鎖在了衙門后院,等到縣丞、主簿率領衙役撞開衙門,就看到這位縣令已經上吊自盡多時,還非常腆著臉的面北自盡。
潛江縣丞自動升為代理縣令,本來他們是要找縣令一起商議,到底是投降還是跑路
守城肯定是守不住的,一個縣城才幾千百姓。而湖廣總督可是帶了兩萬大軍,都被漢軍打敗,全軍覆沒了,總督都戰死了,他們能守得住個錘子。
現在前知縣自盡,他們也不用商議了,正好把前知縣的腦袋砍下來,硝制好了送去興隆鎮,作為請降的投名狀。
漢軍受降,他們就是棄暗投明,還是順義獻城的攻城。
漢軍不受降,那就腳底抹油,帶上銀子趕快跑路。
七月初六。
潛江縣主動請降,除了知縣的腦袋以外,還外加一批籌措來的糧草作為誠意。
楊芳拿了糧草,但沒有親自接收縣城,只是派了個把總官,帶了一百漢兵過去駐縣,自己則率領大軍繼續北上。
潛江縣丞、主簿在內的一眾大小官吏,頓時都松了口氣,干起活來也愈發賣力,比之前在清廷當官還要認真。
因為在他們看來,楊芳收了他們的糧草,還派了漢軍過來駐扎,等于認可了他們的獻城功勞。
其實這些都是誤會。
楊芳接收糧草,純粹是為了以防萬一,他帶的糧草并不多,能有儲備當然最好。而且即便是收的這些糧草,他也已經打了電報去報備,又讓軍中文書官做了明確的記錄檔案。
雖然現在的潛江縣是新投降的,但提供的糧草還是潛江縣的,這些都得算清楚了。
而派兵駐縣,這也屬于軍隊的職責,也是在官員還沒到位前,做出的必要安排。
楊芳作為軍中武將,可沒有權力去擅專地方降官的安排,漢軍內部的軍隊、民政系統都分的很明確。除非有聶宇的命令下達,讓潛江縣作為軍鎮前線,暫時歸于軍事管制,否則楊芳沒有權力直接節制縣城。
就算是劃入了軍管,漢軍武將也只能節制,不能直接控制,也不能任免官員,地方文官還是要有的,地方文官的任免也是歸于漢軍中樞文官系統來決定。
也就是說,對這些投降的地方官如何安排處置,還得等接任者到了再說。
屆時怎么審理,能不能將功折罪,都得看這幫家伙身上到底犯了多少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