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政委
清廷要議和了,哪怕是假議和,那也不是小事情。
起碼要先在正式的大朝上跟滿漢文武提出來,而且還不能是乾隆來提。
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說,嘉慶才是大清朝的皇帝,而乾隆只是暫時攝政的太上皇。再加上乾隆有“十全武功”傍身,這跟反賊議和實在是讓他抹不開面子,還是讓孝順的嘉慶去背這議和的鍋吧!
嗯,乾隆目前還不知道聶宇已經稱王了,實在是這事情太大,就連明亮也是剛確認這件事是真的,正在斟酌怎么給太上皇寫折子去說。
乾隆先把議和的苦差事交給了嘉慶,而后親自給陜甘總督宜綿下去一道旨意,催促對方務必在明年之內剿滅川楚的白蓮教賊寇。
延誤的話,沒說怎么處置,但宣綿肯定知道意思。
乾隆還把回復的奏折與圣旨一道發去了成都。
奏折批示:寨堡團練法不妥,當思量有用之法,剿賊軍務不應交托百姓。
安排過陜甘總督宜綿,乾隆又按著分別下旨給云貴總督勒保、兩廣總督吉慶,讓他們也全都一年內剿滅叛亂,不得延誤。
一年內剿滅叛亂,還不能延誤,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歷史上,勒保就是先經略云貴,平定仲苗叛亂,接著又經略四川,寸功未建就因為時間太久,而被嘉慶革職下了。
……
荊州,漢王府。
聶宇正在書房里提筆補充《教育改革方案》、《講武堂綱領提要》細節。
先說《講武堂綱領提要》,漢軍的講武堂建立時間很早,湖湘沒統一的時候,講武堂就被設在了新兵營,作為對新兵識文斷字、思想建設的特殊機構。
現在,漢軍各師里的文書記錄官,就是在講武堂出來的“高材生”。
這些“高材生”目前的數量非常有限,大部分都屬于講武堂初期培養出來的教育半成品,許多只是能簡單的識文斷字,還有進行比較相淺的算術。
這里面也包括堪稱技術性人才的炮兵,所有炮兵都是到講武堂簡單培訓了幾個月的三角視差測距法。
有多簡單呢
差不多就是告訴你,怎么用大拇指大致的算出炮彈落點,誤差范圍不會太大。
至于更系統性的認知學習,在其它領域上的應用實踐,這些炮手連碰都沒碰過。
沒辦法,初期講武堂實在太過簡陋,連先生都配不齊全,各種教材也是聶宇拿出來什么,他們就教什么,教的特別雜,學的就更雜了,能學會多少東西,全看天賦和努力。
現在,漢軍已經雄踞一省半的地盤,武昌、長沙這兩座省城重鎮也被拿下,漢軍已經成了氣候。
聶宇趁著暫時不對外用兵的空檔,便開始著手搞起了文教改革預案。
從軍隊到民間,原來的文教模式確實太過落后,也很不正規化,完全不該是已經稱王建制的漢軍該有的面貌。
首先是講武堂,之前的講武堂算是個草臺班子,只是聶宇對軍隊系統漏洞的補丁,通過講武堂培養文書官,米作為文官監軍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