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鑄錢
“大王要對豪族動刀了。”
馮修永身為湖南巡撫,又在長沙辦公,離衡州很近,所以第一時間得到消息。
謝彥辰不無憂慮道:“這分家之法,名為分家,實為推恩,會不會太快太猛烈了一些”
聶宇說是分家法,但稍微讀過幾部史書的都知道,不就是大漢用過的推恩令,史書上有名的政治陽謀,簡單實用,就是有點費人頭。
馮修永臉上帶著冷色,說道:“快一點也是好事,衡州地情復雜,又是我大漢的產銀重地。就算為我大漢的反清大業,這些宗族豪紳能乖乖退讓自然相安無事,可他們偏偏不愿意退讓啊!”
“確實。”謝彥辰深以為然,點頭說道,“這些宗族豪紳盤根錯節,若是繼續縱容下去,假以時日必成地方毒瘤,遺害無窮。”
“……”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聊的都是分家法是不是太過劇烈,卻沒人討論分家法對與不對。
因為歷朝歷代都是這么干的,豪族太強那就把豪族削弱,分家析產都是家常便飯。就算對士大夫十分禮敬共治的兩宋,見到士大夫的勢力太強大,也會強制對士紳豪強進行分家移戶。
聶宇先把分家法敲定,就是為了避免引起群臣爭論,導致推行不下去,或者推下去了也會中道而廢。
可實際證明,聶宇還是想太多了,在對豪族大戶們分家析產這件事上,群臣與他這位漢王還是堅定站一起的。
……
漢王在衡州一共待了三天,先是去了一趟石鼓書院,參觀拜會了書院盛景。
接著,沒有任何提前通知,親自召見了書院山長陳士雅,用王命調其回長沙城南書院執教養老。
對,就是執教養老,說的非常直白不客氣。
石鼓書院是四大書院,城南書院沒有那么大的名望,但也不是什么小地方,乃是“朱張會講”典故所在。
從石鼓書院調回城南書院當山長,這似乎算是平調,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漢王已經忍受不陳士雅了。
幾乎不用細想,但凡石鼓書院的學子,還有衡州本地的士紳,基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這位陳山長,之前可是仗著自己湖南名士的身份,公開對大漢的學府制度排斥抨擊,言辭頗為激烈。
因為大漢此前一直沒什么反應,反而讓這些學子士紳們誤會了,誤以為大漢會顧及他們的輿論所想。
可誰都沒想到,大漢不動則已,一動就是釜底抽薪,岳麓書院、石鼓書院、城南書院,三大書院的山長全部換了一遍。
這要放出的政治信號已經很明確,不要再跟漢王繼續唱反調了,學府制已經是板上釘釘,再怎么排斥抵觸也改變不了,反而還會讓漢王心生厭惡。
沒看三大書院的山長,那可都是湖南當地的大儒名士,一個主動請辭準備回鄉養老,另一個強制調回長沙事實上歸養。
山長一換,沒有動刀子抓人,三大書院的學子,還有長沙、衡州二府的讀書人,瞬間全都老實了。
能老實多久不知道,反正這一下沒了帶頭沖鋒的大儒,這些學子讀書人暫時翻不起什么大風浪,可以給大漢的新學府穩步發展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