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死戰!”
其余幾人很快反應過來,跟著俯身拱手。
這么一番鼓舞表態,朱這才滿意,而后繼續與眾將官議事。
商議來商議去,沒議出什么好的辦法。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清軍就是單純的兵力不足,戰力不精。
看著有兩萬大軍,實則能打的正規軍不到兩千,就這兩千清軍戰力都參差不齊,還是在于平時吃空餉吃的太嚴重。
湖廣西南都還好些,因為這里時常有苗子起義,但就算如此也就是稍微好些。
真要沒人吃空餉,歷史上的白蓮教不至于能打十年,前后陣亡戰死的地方總兵、千總、把總不計其數,甚至還死了好幾個提督。
經常打仗的地方,吃空餉都如此嚴重,就更不用說幾乎打不了仗,太平盛世的江南地區了。
反復商議半天,幾個清軍將官一致認為,應當以守城為先,出城浪戰就是送,他們打不過漢賊的,還是固守城池,等待援軍方為上策!
朱珪雖然心中深感憂慮,但也無可奈何,只能再派信使出城求援。
此時此刻,壽春總兵李昌貴的大軍剛到廬州府。
這貨也很懵,明明一個月前宿松縣的漢軍還只有兩千,只能算作漢軍的偏師,頂多就是來牽制他們安微的清軍。
怎么這才一個月不到,漢軍突然就從宿松縣一路打到安慶府了,還干脆圍困了安慶府城。
朱珪為了以防萬一,派去壽州的求援信使,沒有透露兩江總督在九江大敗的消息,只是一味催促李昌貴的壽春鎮從速南下救援。
李昌貴不明情況,還以為兩江總督的十萬大軍尚在,所以雖然帶著壽春鎮主力南下了,但行軍速度非常慢,不到二百里的路程愣是能走半個多月,到現在才剛到廬州府。
李昌貴的想法很簡單,他知道自己幾年的吃空餉下,麾下的將兵壓根不滿編,戰力只能說堪憂。實在沒信心跟兇悍的漢賊打仗,就連之前宿松縣只有漢賊的偏師兩千人,他都不敢去打,反而以防備河南白蓮教為由推諉出兵。
現在,既然兩江總督就在南邊,那完全可以先等總督大軍北上回援。
安慶府城被圍,總督大人肯定不會坐視不管,而他就慢吞吞的行軍,反正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朱珪完全沒想到,被自己寄予了厚望的援軍,此刻都還在廬州府慢吞吞的南下,沒有半個月壓根到不了安慶府地界。
半個月的時間,安慶府城或許能守得住,但城中的那些商人卻是要打不住了。
安慶城中,幾家商人正在秘密串聯。
帶頭串聯的商人名叫王瑜,這貨率先開口說道:“兩軍交戰,民不聊生啊!”
一個中年商人也說:“不能再這么等下去了,繼續等下去,不知要打到猴年馬月。”
另一商人連忙搖頭:“可官府也說了,漢賊圍城大軍不過萬人,反而城中守軍逾兩萬。再加上安慶城中錢糧充足,漢賊怕是很難打得下來安慶。”
那中年商人頓時嗤笑:“這話你都相信要真打不下來,官軍有著優勢,為何不直接出城跟賊軍接戰反而只能死守,說到底還是打不過罷了。”
又一胖商人趁機插話:“諸位,其實誰能贏并不重要,關鍵是這場仗必定打的曠日持久,而一旦打成了拉鋸戰,那我等的損失可就太大了。畢竟,官府可是已經開始收繳我們幾家的糧食、食鹽,要是打的太久,后果不堪設想!”
胖商人的這番話才算是說到了重點,誰贏了他們不在乎,關鍵是這場仗不論誰打贏,時間上肯定都會打的很久。
作為商人,他們不怕打仗,就怕仗打的太久,讓他們做不了生意,甚至官府還要搶他們的錢財貨物。
現在的局面,漢賊和官府,明顯漢賊贏面更大。
而且,聽說漢賊那邊對商人也很是優待,還出臺了全新的律法政策鼓勵商業。
略一權衡,這些商人決定支持漢賊,不,應該是大漢王師了。
天下局勢已經進入到了亂世,到處都有反賊在造反,戰報能騙百姓,糧食物價騙不了商人。
這大清估摸著是要頂不住了,還是趕快找個反賊先上船了再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