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吳兄弟,內地人第一次坐海船,十個有八個都得暈船,還是趕快回船艙休息一下吧!到地方,咱會派人進去通知。
“咳咳……不必,我還好,我還能……嘔!”
吳獵虎趴著甲板的圍欄上,正對著快吐出來了。
吳獵虎是被皇帝專門從浙江調過來,讓他隨船前往朝鮮濟州島。因為是他是騎兵出身的將領,還生擒過富志那,所以就讓他過來帶隊練騎兵。
吳獵虎雖然是湖北人,但五年從軍下來,跟著水師的大船到處跑,也自認為應該不會暈船才對。
可沒想到,這海上跟江上就完全不一樣,上船不到半個時辰,他就開始暈船嘔吐,暈到了第二天都還沒緩過來,人都快暈船吐虛脫了。
旁邊的蔡弘對此也有些無奈,他是過來一起跟船和負責指揮水手的,結果上船了以后就發現這些漢軍,幾乎全是沒見過大海的旱鴨子,上船就暈船。
好在這種尷尬情況沒有持續太久,吳獵虎及麾下的2000漢軍,稍微適應了兩三天,就沒再吐了,暈船還是有點,但已經好了許多。
船隊在海面上航行大概五天左右,總算抵達朝鮮海域。
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初,朝鮮的國策受到偽清和日本兩國的雙重影響,基本奉行有限的閉關鎖國。
對日本和西方國家極為警惕敵視,僅允許西方、日本商人在對馬島進行有限貿易,不允許二者直接進入朝鮮國境。
不過,因為朝鮮跟偽清直接接壤,而且朝鮮一直以來對中國的“以小事大”傳統,所以偽清雖然閉關鎖國,但與朝鮮還是保持緊密的朝貢貿易聯系。
大漢的船隊又行了一陣。
吳獵虎拿出望遠鏡,看到遠處的陸地之外,還連著一片大島:“那就是濟州島了居然有這么大,看來是處養馬的好地方。”
一個隨行著船隊貿易的福建商人笑道:“將軍,那可不是濟州島,濟州島應該沒那么大,而且是在朝鮮的南邊,我們現在去的,用朝鮮那邊的稱呼,應該是叫江華島。”
這名福建商人姓周,名叫周宗富,多年前靠著走私來過幾趟朝鮮,對朝鮮情況知道不少,被大漢船隊臨時雇傭來作為向導和翻譯。
“江華島”
吳獵虎有些疑惑,拿出陛下臨行前給他們配帶的朝鮮和遼東關外地圖,仔細對照片刻找到江華島方向:“這就是江華島,確實比濟州島大多了。說起來,這江華島居然還有條入海口能連通漢陽城,漢陽似乎是這朝鮮國的國都吧”
吳獵虎這番略帶思索的語調,給福建商人周宗富嚇了一跳。
還是蔡弘出面勸說道:“吳兄弟,咱們此次只是來試探朝鮮,同時為皇帝陛下取得濟州島,還是莫要節外生枝的好!”
吳獵虎哈哈一笑:“無妨,你們想哪去了,咱就是看到了問問而已。”
“……”
蔡弘和周宗富相顧無言。
又過片刻,朝鮮方面終于發現了大漢的船隊,江華島的朝鮮水師立馬開了出來。
然后……
朝鮮水師坐擁大小艦船四十余艘,但多為老式的龜船和板屋船,基本沒有遠洋作戰能力,火器配置也只有少量火繩槍和小口徑火炮。
這也是自兩百年前,朝鮮爆發壬辰倭亂后奉行的國策——重陸輕海,水師完全不發展,只用于近海警戒巡航,著重于發展陸軍部隊。
正是因為軍隊建制決策上的重大失誤,造成了朝鮮幾十年后面對日本進攻,難以在海上應對,只能依托清廷求助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