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結盟和探礦
白天的大閱兵結束,晚間英國使團回到藩使館休息。
埃德蒙德來到書桌前,掏出筆開始寫日記,這也是他作為公司特使的中國行記錄:“尊敬的各位股東代表,以及總督閣下,我想我們是時候應該重新審視,改變一下對於中國,這個遙遠強大的東方帝國的態度了……”
“它已經不再是馬戛爾尼先生口中,那個落后腐朽、封閉陳舊、拒絕一切外來事物的大清帝國。新的中國皇帝,已經打敗了腐敗的大清皇帝,建立起了一個名叫大漢的新帝國……”
“據我所知,大漢似乎又是這個東方帝國很久以前的名字,它代表了一個強大的東方王朝。我現在有理由懷疑,新的中國皇帝就是這個大漢王朝的后裔王子,這是一場王子展開的復國運動……”
“幾天前,我們與中國皇帝展開了一次會面,我拿出了馬戛爾尼先生的清單,遭到了中國皇帝的訓斥,並被趕出了中國皇帝的宮殿。那甚至不能算是宮殿,就算歐洲任何一個大貴族的豪華莊園,都能比得上中國皇帝的宮殿,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皇帝的生活是儉樸的……”
“雖然被中國皇帝趕出了他的宮殿,但我們沒有被趕出藩使館,談判還沒有結束。我們被隨行的中國官員帶著,參加了中國皇帝的閱兵典禮,這是中國皇帝為了檢閱自己的軍隊,舉行的一場特殊慶典……”
“在南京的城堡上,我們看到了中國皇帝的軍隊,這是一支強大的軍隊,士兵們走著整齊劃一的步伐,他們的方陣幾乎沒有絲毫瑕疵。無論士兵還是軍官,眼里都包含著榮耀和勇氣,這是歐洲各國的軍隊都沒有的……”
“我們問過了隨行的中國官員,這些軍隊是不是中國皇帝近衛軍,但對方聲稱這些都是今年新招的新兵。我對此感到非常震撼,到底要支付給士兵多少工薪,士兵才能有這樣強的榮譽感直到我詢問對方,對方毫無保留告知了我答案……我想這並不是個好主意……”
“閱兵典禮已經結束,我決定明日就帶領使團,向中國皇帝表達最誠摯的敬意(認慫)……”
寫到這里,埃德蒙德果斷停筆,合上了日記本。
后面的事情,他要明天帶著使團,跟中國皇帝認慫過后,詳談兩邊的合作細節后再說。
不認慫已經不可能了,沒看到大漢的閱兵典禮,他還能有些堅持底氣,但看過了以后,就徹底屈服了。
前面已經說過,彼時的歐洲大陸,各國的軍隊還長期停留在“有限戰爭”的僱傭兵和軍官貴族范疇。
一直到八年前,歐洲反法同盟攻打法國,導致法國發動“全民徵兵令”,才帶著歐洲大陸開始往近代化常備軍制度轉變。
時間太短了,軍隊的制度化改革不是一道命令就能解決。而且英國佬又是孤懸海外,屬於海權國家,所以軍隊至今都還處於之前護國公克倫威爾組建的“新模范軍”,或者也可以說是紅衫軍。
說的再具體一點,英國目前的軍隊數量差不多還不到80個軍團,維多利亞女王時代(一鴉戰爭)擴張到100個軍團,而英國的一個軍團約有700到1000人,加起來就是英軍的總兵力不到10萬人。
而且,為了管理殖民地,英國軍隊的3/4都在殖民地分散駐扎,進一步下降了英軍的戰力。
這不奇怪,后來戰爭烈度極高的“拿破崙戰爭”,拿破崙幾乎打遍歐洲大陸的無敵法軍,平均參戰兵力也才8萬多人。
往前倒推,法國參與的幾場大規模戰役,幾乎沒有一場動員兵力超過5萬人的,“三十年戰爭”時期平均一次戰役雙方參戰兵力才1.9萬人,跟小孩子過家家似的。
真正促進英國佬野心膨脹的,還是今年大不列顛與愛爾蘭正式合併,並開啟第一次合併后的人口普查,確定聯合王國的人口達到了1600萬,讓英國人瞬間信心暴漲。
然后,了50年時間,英國軍隊的兵力終於達到10萬人,相當於同時期法國人的1/3,沙俄的1/8。
沒辦法,海權兼海島國家確實是這樣的,他們只能發展重視海軍建設,陸軍只能算是幫海軍上岸打仗的輔助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