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注音規則是以同音字或近似字,對被注字進行注音。
好處是簡便易懂,壞處是不夠精確,而且許多注音字,不乏有多音字,甚至變音字,時間一長,注音就不對了。
讀若法也被淘汰,經過改良變為直音法。
直音法不再用近似字注音,而是以完全相同讀音的字進行注音,大大增加了注音的準確性,缺點就更明顯了。
因為直音法不可能每個字都能找到同音字,要么找不到同音字(暖、水、牛),要么就是被注音字很簡單,但注音字為超級生僻字。
《辭海》:“(直音法)無同音之字則其法窮,或有同音之字而隱僻難識,則其法又窮。”
兩個字,坑爹!
現在的偽清,屬於第四階段的反切法,也可以說是切音法,它的注音規則是以兩個字來為一個字注音,不必強求同音字和生僻字。
說的簡單些,就是用前一個字的聲母和后一個字的韻母,來拼出新字讀音。
怎么樣
聽起來是不是很像拼音法
拼音法也是以聲母和韻母,進行配合注音。
這給了反切法極大的推廣空間,不必再像前三者那樣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無法持續推廣。
但反切法不代表就完美了,它也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用來切音的字,往往不完全固定,比如“武”字切音標準為“文甫切”,但也可以是“聞斧切”、“溫魯切”等等。
而且,為了防止注音衝突,每個切音字,用來切音的兩個字,都比注音的那個字更復雜。
說人話,就是你要學會一個字,你得先學會另外兩個字。
如此帶來的就是識字成本的無限拔高,這也是為什么古代百姓很難學到知識,就一個識字便能讓百姓傾家蕩產。
聶宇目前搞不起義務教育,最大的財政負擔就在這,切音法跟特么脫褲子放屁一樣,純耗財政物力。
所以,必須對切音法進行改革,拼音法雖然也要先學拼音,但拼音只有固定的二十六個聲母和韻母。
學會了,就能拼讀所有漢字,遠比切音法簡便。
不要說什么拉丁字母問題了,聶宇現在要的是推廣教育,這些細枝末節的誰特么在乎
唯一的問題就是口音,現在的漢語口音有入聲,包括逐漸京片子化的北方口音,全都保留了入聲。
所以拼音法沒法全盤套用,必須做出適當修改。
聶宇鄭重說道:“朕的這套漢字拼音法,並不完善,需要袁卿想辦法,進行修正完善。袁卿可以去禮部找人幫忙,這不是為了朕一家之國,也是為了大漢的天下蒼生。”
袁樹聽到這里,心中震撼消去,取而代之的是無與倫比的振奮,仿佛煥發了人生的第二春。
陛下已經給了他機會,那他也決定好了,就算拼了老命,也要將拼音法完善,並且推廣天下。
這勢必遭到天下讀書人群起而攻之,但他不在乎,讀書人罵他怎么了
總不能跟他老頭子動手,而且他還是身負新朝皇命。
拼音法只要推廣開來,匆匆百年一過,什么青年才俊,都成了一抔黃土,而他袁樹卻能為后人銘記。
生前罵名,身后流芳百世,干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