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楊芳的回復,楊老爺只覺不可思議。
這年頭居然還有見到金銀酒肉,不僅不嫌少,反而還拿軍規說什么不要的,就連唯一收下的糧食,都要打借據。
活久見,真真是活久見了!
待漢軍軍需官真的打出了借據,交給那楊老爺,同時也沒有士卒去搬那些酒肉金銀,只是搬下那些糧食。
雖然對借據不是很當回事,但楊老爺依舊還是覺得這漢軍跟清軍一比較,當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前者與民秋毫無犯,收糧食都打借據,后者是干脆比明搶都過分,對他們地主士紳都是敲骨吸髓。
楊老爺還想堅持一下:“將軍,這些金銀您們不取,但酒肉實屬小老兒為我漢家天下光復的一點心意。尤其這豬都宰過了,要是將軍不收,只怕都要爛在家里……”
楊芳聞言擺擺手:“算了算了,軍需官。”
“在。”
“把錢拿出來,買些他們的肉食,就當給將士們加個餐了。”
“是。”
“……”
一看漢軍寧愿掏錢買他們帶來的肉食,也不愿意白收他們的肉,楊老爺終于徹底服氣相信了。
等到被漢軍送出軍營,楊老爺對著陪同自己過來的小兒子楊理說道:“等官軍回頭打下了淮安府城,你便立刻前往投效,官軍新復淮安,肯定很缺人安民撫順,你可自告奮勇,官軍應當不會拒絕。再不濟,也可做個吏員,為父已經提前打聽過,南邊就算是吏員,也能正常升遷做官,比咱們這做官升遷都還容易些。”
楊理細思了片刻,才理解父親說的“官軍”是哪個,忍不住問道:“父親這么確定大漢能得天下”
楊老爺一笑:“你都叫他大漢了,你覺得呢”
這說的倒是在理。
雖然古代大部分時候,百姓在統治者的眼里都不算回事,可真要是民心所向,連士紳地主都向著漢軍,那這偽清江山也該換換人來做了。
漢軍進駐楊家廟,迅速在此建立營盤,又役使民夫到處砍樹,抓緊時間打造攻城器械。
算上前面隨軍而來的三萬多漕工出身的民夫,漢軍已經完全不缺民夫,打造攻城器械的速度簡直飛快。
短短兩天,漢軍就帶著大批攻城器械,兵臨淮安府城。
康基田和鐵保二人,聞聽消息后立馬前往城樓查探敵情。
待見到漢軍軍陣三分之二都是民夫,不僅沒有因此而松口氣,反而瞬間心下一沉。
漢軍確實來了四五萬人,里面三分之二都是衣著各異的民夫,只有區區不到三分之一,是穿著兵服的正兵士卒。
這理論上應該值得高興,因為他們預估害怕的五萬漢軍,居然只有一萬多是真漢軍,其他全是充數的百姓民夫。
可問題是,一萬漢軍他們也怕啊!
漢軍只有一萬人是正規軍,他們同樣也只有差不多一萬多算正規軍,戰斗力更是完全沒法保障。
而且,漢軍招募的幾萬民夫,他們定眼看去,紀律性實在太好了,明顯就不是普通百姓,起碼也是運河沿岸招募的漕工河工。
只有這二者有著極強的紀律性,正常民夫肯定做不到這些。
漢軍居然招募漕工為民夫,而且沿岸漕工還應征了,一來就是好幾萬人,這讓他們還怎么打
康基田看了一會,便說道:“我早說過了,不要舍不得錢糧,不能把沿岸的漕工讓給偽漢。現在好了,偽漢帶著這些漕工過來打我們了,淮安府拿什么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