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缺的是什么?
缺的就是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像琉璃這種高難度的東西都能夠制作出來。
可是他們卻沒有燒制出玻璃這種相對簡單的東西,這就是陰差陽錯。
而陳寒來到這里之后,把玻璃的配方拿出來,就是一種因緣際會。
當天下午開始,陳寒就帶著自己的學生一起,在琉璃廠和工匠們共同來研磨剛剛生產出來的玻璃。
之前也說過,在中國琉璃的制造技藝從東漢開始就成熟。
在這一千多年來從來就沒有間斷過。
所以他們的拋光工具、研磨工具能夠使琉璃都達到玻璃一樣的透亮以及平滑,那就可想而知,他們打造這玻璃也是一樣行。
陳寒只需要告訴這些工匠們要怎么樣來,根據自己的要求把這些玻璃給研磨好也就是了。
朱高熾他們這些宗室子弟看得是十分的驚奇。
這與他們之前受的教育完全不同。
之前的私塾先生只知道教他們四書五經,教他們背誦那些文章。
可是來到了工程學院之后,雖然也有教基礎的文化知識的私塾先生。
但是更多的是跟隨在陳寒的身邊,學到更多的是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間的萬事。
他們在這幾天的時間里面,就看到了陳寒演示各種各樣的機械。
比如紡織機,比如珍妮紡紗機。
那些東西都是曾經的自己接觸不到的。
那些都是曾經的那些先生會跟自己說的,那些不過都是旁門左道,都是奇淫巧技,你們可千萬不能沉浸在這其中。
你們都是皇家宗室子弟你們應該學習儒家正統學說,摒棄這種不切實際的空談妄想。
就應該學習圣賢道理,就應該跟我們一同學四書五經。
只需要胸中有這些,就能夠治理好天下,就能夠修身養性。
可來到了工程學院之后,他們才發現,自己的另一扇窗戶打開了。
難怪要將工匠的兒子以及商人的兒子們都招收進這所學校里面來。
是因為他們發現工匠的兒子們一個個的動手能力非常的強悍。
人家從小耳濡目染,而且跟隨在自家父親身邊學到了很多技能。
各種各樣的工具在他們的手上如臂所指。
而那些買賣人的兒子呢,在聽到了新東西之時,第一個反應就是要是能推廣到市面上去,能掙多少錢。
他們想的是要有多少成本來控制。
就比如飛梭織布機和珍妮紡紗機面世,他們就能看得出來,一個人一天比之前的速度快多少。
一天一個人能夠頂多少個人。
算得出來這當中可以省下多少成本。
有多少利潤可以賺。
這些東西都不是他們這些宗室子弟了解的。
私下里面大家聊天也發現,工匠的兒子們,商人的兒子們,雖然地位不如他們,但是人家的閱歷、見識,于他們而言就猶如另一個世界。
讓他們格外地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