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引經據典,說現在投降是投降了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而不是投降他足利幕府。
可是也有很多大臣說其實都是一回事,只不過是換個名頭而已。
最后后龜山天皇只能是死馬當作活馬醫,決定讓明朝這一次的派遣軍爭取一下。
本來漂洋過海,如此之久才來到倭奴南朝應該休息一陣的。
可是碰上了這樣的事,趙審言將軍卻并不打算就這么放棄一炮打響的機會。
于是他率領一千人,直接出城。
當他的一千人來到了所謂的京畿附近才發現。
這南朝的皇城以及他們所占的這片地盤也就差不多大明幾個縣城而已。
騎著快馬溜達半天就,可以把他們所有的疆域都給巡視一遍。
前方斥候來報,足利南征軍已經到此不遠。
趙審言與副將觀察形勢后,將陣地立在王城兩里開外的坡地之上。
由高坡往下,則是開闊的小平原地。
剛剛列好陣,對方所謂的精兵三千,已經浩浩蕩蕩地開過來。
趙審言拿出了陳寒給自己的望遠鏡從高坡上看過去。
在無遮無擋的小平原上,對方三千人馬就像是散兵游勇。
除了前邊那一百來個騎馬的騎兵和五百有簡單盔甲的還算是正規一點的士兵之外。
剩余的那兩千多基本跟民兵沒多少差別。
手上拿的武器也是花樣繁多,長槍、馬槊等不一而足。
這就是他們所謂的南北朝?
這就是所謂的精兵嗎?
估計那所謂精兵,就是那五六百頂盔帶甲的士兵吧。
從望遠鏡里可看出,那些盔甲兵手上握著的倭刀,都跟他們身高一樣了。
一群矮子如同人形波浪,緩緩推過來。
他們行進速度并不快,列陣松散,嘻嘻哈哈,不像打仗,倒像是逛街。
騎兵也是信馬由韁地邁步而來。
估計是前面的戰爭打得太順利了,這群北朝軍根本不把南朝當回事。
但是趙審言卻一點都不輕視,而是整裝待發。
而明軍也知道,來到南朝的第一仗必須得要打響,要不然丟的可是大明的臉。
后龜山天皇率領著他的文武大臣,站在了王城城墻之上,遠遠眺望,心里面一片灰暗。
一千對三千,而且對方還是精銳士兵,明軍縱然個個人高馬大,可也抵不住對方數量多呀。
并且那對方可是一路燒殺搶掠過來,士氣高漲。
這一次他們就是想要將王城都給包圍,然后迫使自己交出三大神器的。
看到這里他們個個不抱希望,更有大臣直接是唱衰:“陛下,微臣建議放棄都城,逃往海上。
微臣就不相信了足利義滿,還真能趕盡殺絕。”
另一名大臣道:“佐渡大人所言甚是,陛下,咱們還是避一下鋒芒吧。
趁著有明朝人幫咱們擋一擋,在他們還沒被完全滅掉之前,咱們有時間撤離。”
松下井二郎看到這班人如此的膽小,實在是心里悲涼。
不過他對此次的一千明軍卻格外的有信心……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