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每一個人都安靜地等待。
或許真的是明白,馬上就要來一場疾風暴雨。
所以即便太陽如此高照,所有人卻依舊覺得如墜冰窖。
文武官員此時也悉數到來聽聞這件事,個個驚詫萬端。
云集而來的百姓被官兵擋在了外圍,但卻忍不住如同蜜蜂一般嗡嗡作響,一直議論紛紛。
甚至有失望者是直接說道:“別看陳大人現在是改革先鋒,也站在咱們普通百姓這一邊。
但要調查清楚這件事,也是千難萬難。”
邊上有人詢問:“仁兄這是何意?”
說話讓人回道:“你們想啊,大半夜,沒有物證,受害者已死,屬于死無對證,就是沒有人證。
只要有人咬死不承認,即便是屈打成招,又如何給那兩位姑娘沉冤昭雪?
況且這幫人是什么人?大明的頂層人物,他們掌握了多少權力。
只要最后一宣傳,即便朝廷屈打成招,也會有人替他們開脫。
到時候臟水還不都潑在了人家那兩個受害的姑娘身上?”
這番分析讓邊上不少看熱鬧的百姓,無不唏噓。
這樣的事,的確看得多了,也不覺得新鮮。
有多少普通百姓被權宦子弟害死之后申訴無門,最后那些施暴者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受害者反倒被挖出不少的黑料,然后被群起而攻之,謠言四起。
大家都喜歡聽這種八卦,都喜歡聽這種民間的小料,而忽視案子本身。
以至于真相埋沒于謠言蜚語當中,反倒是受害者淪為受害者有罪論。
這種事自古屢見不鮮,只能說有權人就掌握了話語權。
而且大明人太多,什么臟心思的人都有。
有些人就會覺得你受害,肯定你本身有原因。
蒼蠅不叮無縫之蛋的理論,可以被他們實踐于各個事件當中。
百姓們對這種事情也是習以為常。
他們認可陳寒的能力,卻對這樣的風氣感到悲哀。
果然兩個時辰之后,刑部那邊有了結論。
刑部提刑官上前來匯報:“回避陛下、太子殿下、平虜侯爺,根據調查,兩位姑娘確系被鈍器所傷、頭破腦崩而死。
但死亡的時間以及根據口供者提供的證據表明,無法直接將那八名公子與兩位死者相聯系。
這當中失去了直接證明八人是殺害兩名死者的證據。”
這話一出來,工人們頓時嘩然,有人大喊,“你在說的什么屁話,我們雖然沒有親眼看見,但我們沖出來的時候,就看到這八個人慌慌張張要跑。
如果他們沒有殺人,干嘛要跑?
他們沒有殺人,干嘛要慌張?
這是常理都能推算出來的,你身為刑部的官員,怎么可以這么顛倒是非?”
皇帝看著刑部提刑官:“你可要為你所說的負責……”
提刑官顫顫巍巍,豆大的汗珠也滾落而下,不過他還是小聲說道:“陛下、殿下,微臣所言只是基于判案的流程而言,至于是否那八人是真兇,還得詳查!”
要不是陳寒跟朱元璋說,等一下他有辦法讓那八個人親自承認。
朱元璋已經是直接讓人把這提刑官拉下去好好的審訊一下他是否在徇私舞弊。
而陳寒在邊上聽完提刑官的話,倒有點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