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儒家的那些大儒們,上了年紀的更是破口大罵陳寒。
”賊子,你怎可為了一己之私,如此污蔑衍圣公,即便你搞出了科技之道,想要立門頭,也沒必要如此心胸狹隘。
伱這個科技之圣就想踩著儒家圣人的尸體爬上來嗎?”
又有一名大儒大怒:“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以如此卑劣的方法獲得勝利,讓科技之道得以傳承。
可是你就不會想一想,你的徒子徒孫們回想你這個先祖戰勝儒家的方法之時,都會想到你是用這般卑劣的手段,那他們臉上會有光彩嗎?
年紀輕輕這般的不擇手段,你這可是自決于百姓。”
他們不相信陳寒所說的是事實。
其實更多的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信仰。
朱元璋在上邊的看臺上聽到陳寒的話之后,十分的興奮。
他可是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
他也不是像一般的皇帝那樣想要倚仗儒家。
如果陳寒真的能夠把儒家孔家的虛偽面孔給撕破,那對于他來說也是個好事。
至少不用再去跟這幫虛偽的東西打交道。
以后這些讀書人也沒辦法,高高在上的覺得只有讀了書才是人上人。
甚至他現在每每想起當年劉伯溫之所以對他看不起,不就是因為自己是一個大老粗出身?
劉伯溫覺得自己是讀書人,所以心里邊總是有點瞧不起他。
為何呢?
不外乎就是覺得儒家讀書人才是在這個世間上最為高高在上的存在。
即便是自己這個當皇帝的,這些個讀書人都敢有這樣的心思,更遑論下邊這些老百姓們,受到讀書人歧視該有多重,就可想而知。
如果陳寒真能夠在這一次的辯論當中,將孔家都給踩在腳底下。
那么對于天下來說,可是一個大好事。
不能讓一山獨高,這是每一個統治者最希望看到的。
如果將來科學之道和儒家能夠相提并論,那么就相當于有兩個互相博弈的不同的流派在競爭。
他自己就像掌握臣子一樣,平衡兩方之間的關系就能達到平衡。
這才是真正的制衡。
想到這里朱元璋是格外興奮的。
他希望陳寒能夠再接再厲,將這個孔家給打下。
陳寒說的很清楚,而現在的目標也很清楚,就是針對孔家,而不是針對孔老夫子。
陳寒針對的是后世這些儒家故意扭曲的孔教三綱,不是針對孔老夫子的哲學之道。
這是朱元璋所知道的,也是他所佩服的。
人家孔老夫子可從來沒有想過,要讓自己的思維成為這些讀書人攻擊他人的利器。
老人家只想著讓自己的思想能夠為老百姓,為天下做點貢獻。
這是大先賢的氣魄。
而不像現在的有些讀書人,簡直像陳寒說的一樣,儒家現在完全就是在畫地為牢。
甚至劃出了勢力圈子,但凡是進入到他們的勢力圈子當中的,就必須得要順從他們。
如果不順從,那就會被他們磨滅掉。
這不是良性競爭應該有的方向。
朱元璋站在皇帝的高度,還是能夠看清楚這當中的利害關系。
陳寒對于那些大儒們潑過來的臟水渾然不覺,而是氣勢如虹。
“你們儒家現在還在堅持著這件事就是假的,甚至宗室給你們的中興之祖孔仁玉找借口,真是可笑。
本侯倒是想請教一下,但是的劉末既然能夠殺掉那么多孔家的人,還殺到了孔仁玉的外祖母家里面的,那么他為什么還要手下留情?
為何不能殺掉所有的張家人?憑啥他要給自己留下一個對頭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