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寒沒有給他們太多的思考時間,翻動了資料。
然后說道:“接下來就是后漢末期、三國時期以及南北朝的變化。
唐,李德裕在《瑞桔賦·序》中言:“昔漢武致石榴于異國,靈根遐布,……魏武植株于銅雀,華實莫就”云云。
曹操兒子曹丕,在黃初六年到淮河廣陵視察士兵演練,由于嚴寒,淮河忽然凍結,演練不得不停止。
這件事記錄在《三國志·魏書·文帝紀》:黃初六年,冬十月,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余萬,旌旗數百里。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南北朝。
那時異族南下入侵,胡漢相爭,混亂不堪。
《齊民要術》一書成書于南北朝,為賈思勰所著,其人生于山東,他的書是記載黃河以北的農業實踐。
根據這本書記載,黃河以北地區,三月杏花盛開,四月初旬棗樹開始生葉,桑花凋謝,較之之前晚了將近一月。”
陳寒說完,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茶。
“南北朝混亂之后,華夏大地又迎來了和暖時期,隋唐趕上了好時候。
有記載唐高宗永徽元年、總章二年、儀鳳三年,這三年京師長安無雪。
唐玄宗時期皇宮中開始有梅樹生長。
唐時曹鄴《梅妃傳》記載:妃子江采蘋因其所居種滿梅花,所以稱為梅妃。
詩人元稹在《和樂天秋題曲江》,就談到曲江的梅,詩云:“十載定交契,七年鎮相隨。長安最多處,正是曲江池。梅杏春尚小,菱荷秋亦衰。”
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八說,天寶十年秋,宮內有幾株柑桔結實一百五十顆,味與江南蜀道進貢柑桔一樣。
唐滅亡后,進入五代十國時代,動亂時代沒有什么氣候資料可以做為依據。
但通過旁證可得出當時的氣候情況。
宋初詩人林逋隱居杭州以詠梅詩而得名。
梅花因其一年中開花最早,被推為花中之魁首。
但到宋真宗景德二年,北方已不知有梅樹。
梅樹只能在長安和洛陽皇家花園中,及富家的私人培養園中生存。
詩人蘇軾在他的詩中,哀嘆梅在關中消失。
他在詠杏花詩有云:“關中幸無梅,賴汝充鼎和。”
同時代的王安石嘲笑北方人常誤認梅為杏,他的詠紅梅詩有“北人初未識,渾作杏花看。”之句。
而元朝的陸友仁在《硯北雜志》記載:宋政和元年,江蘇、浙江之間占地廣闊的太湖,不但全部結冰,且冰的堅實足可通車。
這是太湖被凍上的第一次記載。”
朱元璋都驚呆了。
這是他第一次在這次的課堂上表現出如此吃驚。
因為他對江蘇、浙江那一帶,特別是太湖很熟悉。
畢竟當年為了平定張士誠沒少在那邊打仗,也知道那邊的情況。
太湖這么有名氣,當然是知道的。
他站了起來,看著陳寒的課件,驚訝地問道:“太湖也給凍上了?那可是占地極為廣闊的大湖。”
陳寒回道:“老爺子,凍上了,而且是全部凍上了,冷吧!”
朱元璋吃驚不小:“這也太冷了!”
陳寒解釋:“當時可不止太湖被凍上了,寒冷天氣更是把太湖洞庭山出了名的柑橘全部凍死。
在京師杭州,降雪不僅比平常頻繁,而且延到暮春。”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