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聽完了陳寒對于朱允炆的評價之后,他的觀感更加的不好。
以前他是忙于政務,沒時間管教朱允炆他們,
可后來有了內閣的幫忙之后事情少了一些,
他有更多的時間在東宮,
能觀察清楚朱允炆的所作所為。
就猶如之前那一次,看到朱允炆在寒風當中站立于宮門口,等待自己的作秀行為,
在之后又出現了好幾次。
如果一次兩次那都是巧合,那是朱允炆的孝心的表現。
那后面的幾次可就不是巧合了。
而且作為一個少年人,他的心性是不足以支持他做如此嚴謹之事,
這背后要是沒人指點,那可就真的是見了鬼。
最重要的是,為何朱允炆次次都能在自己馬上要回宮之時站立在門外,
他總不能一天到晚都站在那里恭迎自己吧?
也就是說,東宮的這些宮女太監會偷偷給呂氏報信,
呂氏于是派朱允炆前去等候。
朱標為何很少看到朱允熥能夠站在宮門口迎接自己?
反倒是每次自己回來之后,他來給自己請安呢?
因為朱允熥不可能得到呂氏的通知。
由此可見呀,呂氏為了朱允炆是多下苦功夫。
也正因為如此朱允熥才從小被壓抑得太厲害。
就猶如陳寒說那些文官,被朱元璋的高壓政策壓得喘不過氣來一樣。
朱允炆在當了皇帝之后立刻反彈,立刻對朱元璋的諸多事項進行改變。
即便是連宮門都要改一遍,就可看得出來朱允炆內心深處的逆反心理有多重。
正因為在他沒有當皇帝的時候,各種曲意逢迎,各種委屈才會在后邊爆發得如此厲害。
甚至他內心深處估計也對藩王們非常不滿。
覺得這些人都是想管著自己,他非常有人管著自己的感覺。
所以有人慫恿,他當然樂得去做。
只是根本沒想到自己沒有那樣的斤兩,以至于遺憾千年。
想到這,朱標對朱允炆已經有了一個底。
聽到朱允炆說他會學習科學之道,朱標也只是勉勵一番:“你要能這么想的話那最好。”
其實他心里面已經放棄了朱允炆。
正如陳寒說的那樣,如果放棄朱允熥。
那就必須得要將淮西文武那一幫統帥和將領放棄。
那可都是帝國不可多得的人才。
現在陳寒要改革,大明要發展,海軍要開放,
就意味著有更多的戰士要開啟,
沒有這么多優秀的將帥來支撐大明,怎么可能會有前途?
所以為了讓這些將帥能夠齊心協力,
朱允炆也沒有資格來當這個世子。
想到了這些之后,朱標反倒是對朱允炆沒那么多關心,
只能說已經養歪了,沒辦法了,
能讓他當個普通人就已經算不錯。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