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肩負著給九邊重鎮提供糧草的重擔,他們握著大量鹽引,即便是兩淮的鹽,也被他們控制在手。
鹽引是什么?
鹽引就是采購食鹽的官方憑證。
有這東西在就能從官方的鹽場把鹽買出來。
古代鹽鐵專營,販私鹽那是殺頭重罪,但鹽又是每個人每日必需品,所以利潤非常大。
原本鹽都是國家專營,但朝廷為了方便運輸九邊重鎮的糧草。
使用開中法,用鹽換糧草。
而山西的商人就受益于開中法。
晉商給九邊提供糧草,朝廷不給錢,而是給鹽引交換。
這看上去好像方便了九邊重鎮的糧食運輸,
但無形當中也讓山西的這些商人賺得是盆滿缽滿。
他們用這樣的方法,不僅把西北的鹽業市場把控,
即便是兩淮的鹽業,他們也可以借著在兩淮轉運糧草的契機,將鹽引都把控在自己手里。
那些兩淮的大鹽商,都得看晉商的臉色行事。
由此可見這些鹽商或者說這些晉商有多么的囂張。
他們把生意做得全天下,都是賺的是盆滿缽滿。
即便在商人普遍地位不高的明朝,他們也享受著別樣的榮光。
而這一次,晉王殿下回到山西太原,卻帶來了一股不一樣的風景。
由于皇帝親自下令,那些藩王們現在有資格參與地方商業。
所以官員們也不能夠限制藩王們在藩地之內的走動。
而這些王爺們,說實話如果在陳寒沒給他們上課之前,
有了這樣的權利,他們一定會大肆地收刮民脂民膏,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即便是像晉王朱棡這樣打仗厲害,也很喜歡折騰百姓的王爺,這次回來之后性格也收斂許多。
沒有其他,就因為聽完了陳寒的那些話之后,
他感覺到了一股深深的危機感。
他現在滿腦子想的就是,我要怎么才能夠讓大明王朝不至于走向沒落。
我要怎么才能夠讓小冰河時期到來之后,西北地區依舊能夠老百姓們吃喝不愁。
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大明王朝的江山永葆。
不過晉王殿下一直以來,在山西都是防御從北邊南下的蒙古人的,
從來不曾與他們這些一個買賣人有過交集,
這些買賣人也不認為晉王能夠有能力與他們進行貿易。
所以多少是有點瞧不起的。
他們聽完了晉王殿下傳訊,說是這一次要與他們商議商議一筆大買賣的時候,
這些晉商個個有點瞧不起,
甚至在來的路上,這些人匯集在一塊,還在小聲議論。
“諸位,你們說晉王找我們去有什么商議的?”
“那誰知道,這些藩王做事原本就琢磨不透,晉王向來都是以夸張著稱,你我等人怎能預測得了人家的行為。”
這話說的可真是有點大逆不道。
看得出來他們輕挑輕浮慣了,根本不把老朱家的皇帝放在眼里面。
因為這些晉商在老朱家還沒有奪得皇位的時候,就已經在山西這塊地方打響了名聲。
他們個個家底是豐厚至極,即便是晉王身為親王,在他們眼里邊也是底蘊不足……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