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他們瞧不起在座的這些王爺。
老朱家的這些王爺沒一個好的,在他們的眼里就是一些蛀蟲,除了吃國家糧食之外還能干什么?
除了晉王之外,其他的王爺在他們眼里面那都是飯桶的,還想做買賣?
我們已經做的是頂天了的買賣,已經是把買賣做到天下去了,還要你們這些王爺兒過來插一腳干什么?
你們要真想要錢的話開個口,我們給就是。
即便是每年上供多少,我們認栽,可就是不要參與進來。
你們參與進來,我們沒有說話權不說,到時候賺了利潤怎么分?
分你們多了,我們心里不服氣;
分你們少了,你們報復,我們怎么受得了?
所以有一個晉商就站起來說話了:“王爺,不是小人嘴快,實在因為咱們這西北不像江南物產豐富,
沒有多少做大買賣的機會,我們這些商號都是全國全天下跑,也沒在西北立足,
您叫我們過來,又是如此多商號,就算是有買賣,恐怕也是狼多肉少!”
這個商人還真是心直口快,他倒不是不怕死,而是想要試探試探。
果然晉王臉色變了變。
而其他的買賣人看到晉王臉色變了,心里面就有個底,
估計都是在想:看到了吧,他們根本就不是想要做什么生意,
而是想要以這個由頭來敲詐錢財而已,
幸好自己來的時候已經讓家丁準備了不少上供的金銀珠寶,
他們就想這么去打發晉王。
然而出乎他們預料的是,晉王開始臉色是劇變,但很快就正常,反倒是笑道:“咱們這西北貧瘠,的確是天下聞名,
可要說沒有商機,本王不認可。
畢竟做買賣的對象,就只是和大明的商人嗎?”
這話一出,在座的晉商瞪大了眼睛。
因為他們這些人心虛啊。
說實話這些買賣人能夠把買賣做得這么大,
難道真的只是做內地的生意?
在山西境內又或者說是山西之外的北邊,可是有著許多的商機。
他們從草原之上進廉價的羊肉到內地販賣,賺得盆滿缽滿。
他們在草原之上搞來大量的羊毛,也能賣一個好價錢。
他們賺的可不僅僅只是大明的生意,賺的還是蒙古人的錢。
這些人互相打眼色,意思是說:難道我們通敵賣國的事,已經被朝廷察覺嗎?
可是沒有見有什么人來查他們?
晉王在山西這么久,難道會不知道這些人會與北邊的蒙古人做買賣嗎?
還真不是很清楚。
一來因為他除了訓練軍隊之外,不能出外走動;
二來,這些晉商也是狡猾的很,有自己的渠道,不易被他人察覺。
但要說地方官不知道,那就不可能了。
但地方官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之所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是因為與他們這些蒙古人做買賣,能夠減少蒙古人南下入侵的次數。
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官員只能是當作不知道。
而現在晉王他們之所以知道,晉商是在與韃靼部落做買賣,還是陳寒在他們臨走之前跟他們講過。
晉王對于這一點也沒有多少怨恨,因為如果真的能夠和北邊的蒙古韃靼部落進行交易的話,反倒是一件好事。
不過對于現在的晉商來講,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