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張家雖然不能算是整個山西最拔頭籌的買賣家,
但是這卻是一個信號,這是一個告訴他們,
你們要么和朝廷合作,要么就和朝廷作對的信號,
而和朝廷作對的就是這樣的下場,
這個張家算是踢到鐵板上算是倒了大霉。
可是沒有人同情他們。
陳寒一揮手,喊了一聲:“鄉親們,現在朝廷已經進行改革,我不知道你們聽說了沒有?”
有老百姓聽到陳寒的話之后,說道:“國公爺,您說的改革應該就是您發起的攤丁入畝,讓我們這些沒田的沒錢的,沒勢力的可以少交點賦稅,對吧?”
陳寒點頭看起來:“本國公的這一點改革已經傳到了此處,非常好。
自古以來,我們老百姓們交稅是天經地義,
但是我們老百姓心里面也有自己的苦楚,
那就是眼睜睜看著那些幾千畝、幾萬畝土地的大地主們,種著朝廷的地,可是他們卻不交稅。
連朝廷的官員也不向他們要稅,反倒是找到了咱們這些窮苦老百姓身上。
明明咱們窮苦老百姓沒有多少田,沒有多少人,沒有多少錢,可是麻繩專挑細處勒,這些賦稅反倒是都兜在了咱們頭上。”
老百姓們聽了陳寒的話,差點要哭出聲來。
有不少的百姓流下了淚,這是多少代人心里邊最大的痛楚。
他們這些百姓之所以搬到城里,難道是因為愿意來嗎?
誰愿意拋家舍業?
誰愿意拋棄故土也要跑到城里面來,給城里邊這些個地主老爺,官老爺們提供看門、打更以及做點小本買賣?
不管在城里邊能掙多少錢,那都不如回到自己的家鄉,去過粗茶淡飯的日子。
所以在聽到陳寒的那些話之后,他們感覺到自己已經沉寂下來的情緒,又被挑撥了起來。
曾幾何時他們也想守著自己的幾畝薄田,
牽著一頭老黃牛在樹下乘涼也好,
又或者是看著遠處嬉笑的孩童。
就這么安安靜靜的過完這一輩子。
即便自家的房屋,屋頂上面時常有漏雨;
即便自家屋內的地面,不是那么的平整,甚至還散發著陣陣雨后的霉味;
即便自家的床,不像是那些有錢人家墊著厚厚的棉被,依舊是冷冰冰的硬板;
即便自家婆娘做出來的飯菜,不像是茶樓酒館里邊色香味俱全。
可是這么祥和寧靜的日子,豈不是一輩子的追求?
即便是來到了城里邊,看盡了繁華,可那也是過眼云煙,那不是自己的日子。
可自己卻根本回不去。
那是因為朝廷不斷的加稅,問朝廷的官員到底是怎么回事?
人家官員也很無奈,他們說,隨著土地越來越少,那些不用納稅的權貴越來越多,我們當官的也壓力巨大。
只能將你們的賦稅調高,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面榨取出更多的賦稅來,填補朝廷的需要。
要不然的話我們也會烏紗帽不保。
并不是什么人都是像那些貪官污吏一樣,他們也有自己的追求,也想讓自己轄區之內的百姓過得平平淡淡。
可是朝廷給他的壓力就是這么大,他沒辦法。
而究其根源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