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市舶司開放,海外商人云集!然而海盜也來了!!
當戶部尚書將這個數字說出來的時候,驚訝的可就不僅僅只是太子朱標。
就連陳寒也感覺到驚訝,他進行改革,知道按照他的這種方法來,國內生產總值一定會提高,賦稅一定會提高。
但是他沒有想到會提高得這么快。
他想過要用幾年的時間來,慢慢地把大明王朝給調整過來。
絕對不能夠像之前那樣的玩。
絕對不能夠只把賦稅的壓力給到老百姓們的頭上。
只給到那些種田的頭上,還要給到做買賣的頭上。
這樣的話賺得少的他就需要少交稅,賺得多的他就多交稅,這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
在明朝為什么很難推進,把所有人的田地都丈量一遍,然后田多得多交稅呢?
就因為田多的本身就是大地主,本身就是權貴。
他們本身就掌握著朝堂的說話權利。
又或者本身就是政策的執行者。
在這種情況下,要讓他們多交稅,那就相當于挖他們的肉,這是不可能執行得下去的。
但為什么陳寒能執行下去呢?
就因為陳寒用強權用考成法往下硬推。
反正就一個道理,你要是不給我往下推也很簡單,你自己丟官罷職。
另外一個就是陳寒利用了所有人都會心動的一個方式。
那就是在賦稅收上來之后,對于當地的官員給予一定程度上的補貼。
我們不得不承認,世界上真正壞的人還是少,其實大部分還是好人。
他不一定是拾金不昧,他也不一定是樂于幫助人,只是心里邊總有一桿秤。
明白做壞事心里邊不好受,所以他不會做一個絕對的好人,但是他也不會去干壞事。
官員也是一樣,如果能夠讓他們吃飽飯,能夠讓他們飯后還能夠聽歌聽戲,他們就愿意干活。
這樣的官員是占絕大部分的,平庸但不一定是壞人。
一件政策的執行,的確需要靠著許多敏銳而且帶頭沖鋒的官員,但這是少數,大量的官員是普通人,卻需要他們默默地執行政策。
陳寒一邊用大棒來催促著官員們一定要奮進。
另一邊呢,他又利用國家已經有了高收入,對官員進行補貼形成壁壘,讓你知道,伱如果不當這個官,不好好當這個官,不僅丟官罷職,同時你還失去一份高額的收入。
如此一來,考成法加官員補貼,就會迫使官員們好好地干這個活。
貪污受賄,他不是沒代價,享受是享受,可是背后總有人盯著。
總擔心會有人舉報,總擔心哪一天突然之間,就有一伙人沖進家里邊,把自己給抓起來。
然后詢問一下你犯了什么事,到時候秋后就處決。
三十來歲就被砍掉腦袋,家里還有一大家子能被充軍發配。
想想這樣的后果,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承受得了貪污受賄的壓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