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朱元璋郁悶啊!別的太子恨不得早點登基,太子朱標偏偏不皇位
陳寒也沒有打算狡辯,當年范仲淹平定西夏的計策是實行了,也實行了好幾年,效果很好,但并沒有徹底消滅西夏,所以才會認定這是錯誤的。
但陳寒并不這么認為,于是他解釋起來。
“當年范仲淹平定西夏之所以最后以失敗告終,并不見得是他的計策有問題,
而是宋朝當局,沒有那么多的時間來等待范仲淹計策成功。
范仲淹的計策是以十年為準繩計量,他希望用堆城寨在的方式,一步一個腳印的推進。
但是北宋當局卻希望能與西夏一決雌雄。
當時的北宋內部紛爭不斷,文武不齊心,他又是改革派。
說白了不是西夏當時強大,而是范仲淹是改革派,他動了太多權貴的利益。
那些權貴不希望范仲淹繼續在那個位置上待著,沒有了范仲淹在背后大力支持,西北平定西夏的計策也就隨之瓦解。
當年范仲淹評定西北的計策是對的,最終失敗,也不是因為外敵太過強大,而是北宋內部起火。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局勢之下,范仲淹能夠強行往西夏腹地推進了上百里,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如今我大明改革已經成功,我想諸位同僚都已經享受到了改革帶來的好處。
就像剛才趙部堂和宋部堂說的那樣,在吏治方面,有考成法的督促官員們恪盡職責、不敢懈怠;
趙部堂所言,我大明今年的賦稅收入達到了兩千八百萬兩之巨,
官員們的俸祿提高,海內升平,有著強大的基礎來支撐,我大明在北邊用兵,也有強大的凝聚力來保證北邊建設城鎮不會半途而廢。
如今大明想要專心發展南邊,要專心經營嶺南,要專心經營海洋貿易,進一步的穩定西北、東北以及瓦剌、韃靼就必須得穩扎穩打,不能多線開戰。
所以執行以城鎮為基礎一步一步蠶食掉韃靼的國土的計策是對的,這個方向沒有錯,
最重要的就是執行層面的問題。
而在執行的時候,宣府總兵趙懷德在邊關開通互市貿易,建設零散的市場便能夠吸引韃靼商人和內地商人共同貿易已經證實,
在韃靼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也不是每個部落都對大明敵對,
他們的百姓也熱切期望和平,以此為契機,瓦解韃靼內部的部族,拉一批踩一批,即便有些部族對大明懷有敵意,
晉王、谷王、肅王、慶王他們所率的兵馬,也可以輪番抵御他們。
一方面練兵另一方面發展貿易,我想才是真正治理西北的良策,不知諸位同僚有何感想?”
陳寒解釋完了之后,大家也都清楚,就如同陳寒說的那樣。
當年的范仲淹之所以失敗,并不是范仲淹制定的計策有問題,反而他的計策非常的高明。
他在抵抗西夏的黨項族的時候,把邊關的城寨進行修繕,形成城鎮,串聯起來形成強大的堡壘,對西夏進行倒逼,這個政策是相當正確的。
而且當初的范仲淹手上僅有一兩萬人,可是他分成了好幾部。
這幾部分分別在不同的地方進行訓練。
哪里有西夏人進攻,除了遵守本地的這一部分兵力進行抵御,其他的兵力也可以輪番支援,互為犄角。
而在城鎮內部呢,又發展雙邊貿易,讓兩國民眾可以互買互賣,促進交易。
此消彼長,令西夏防不勝防。
最后這項政策被廢掉,還是因為范仲淹進行慶歷改革,史稱慶歷新政。
他的改革得罪了大批的權貴,這些權貴通過內部把范仲淹給趕下了臺,所以才導致他的推進政策失敗。
這不是范仲淹的政策有問題,而是北宋內部,官場爭斗導致。
陳寒現在重新啟用這項政策,也是因為看到了這個政策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