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后世,十月份北平也開始轉涼,更不要說慢慢進入到小冰河時期了,更冷。
即便倭奴那邊的緯度也是和東北差不多,但是九州那邊不一樣。
九州更靠近南邊一點,所以倭奴那邊的人一到,還真有一些立刻就病倒。
然后還來不及,到達工地上就死了十好幾個。
還真就應了那句話,像對待這種人,根本就不需要去同情。
所以他們病倒了,死了直接就地掩埋,根本就沒有任何的人權而言。
對待這些人,陳寒給燕王朱棣來了一封信,說不需要同情,隨便弄,隨便死,死多少就給他運多少。
所以給了一些預防針之后,燕王朱棣面對這些死掉的俘虜,馬上就地掩埋,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同情。
把他們給趕到了工地之后,雖然給了一些棉衣,雖然給了幾頓飽飯給他們吃,但第二天就要開始干活。
修鐵路最苦的是什么?
最苦的就是從各地把采挖出來的石頭,打成小碎塊鋪在枕木下面。
因為這才是最耗費人力物力的,也是最容易產生疲勞而死的。
當然這他們這些個俘虜還沒有嘗試到南方那邊去修鐵路。
到南方修鐵路還要打隧道,打隧道死的人才多呢。
北方修的鐵路一路平坦,要修隧道的地方還是少,除非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搭橋也會死很多人,因為要建很多橋墩子。
當然即便是到了近代,也都會說,橋墩子底下都埋著很多冤魂,因為會死很多人。
所以燕王朱棣才不想用大明王朝的子民。
即便是給大明王朝的子民再多的錢,其實也不值人命重要。
等到半個月之后,燕王朱棣就驚喜地發現。
在高壓的威逼之下,這批三萬人的俘虜進展還是相當快的。
從山海關那邊往內地修,那一段路是相當之難走。
可是在這些俘虜填了五六百條人命下去之后,山海關往內地最難走的那十五里地的鐵路修成了。
雖然填進去五六百條命,但對于朱棣來講不算什么。
而接下來就方便許多。
燕王朱棣也是秉承著陳寒的要求,沒有給這些俘虜任何好臉色。
估計這些俘虜做夢都沒有想到,原以為到達了明朝之后,至少日子會過得好一點,可是居然是來修路的。
可他們更加不敢跑。
九州那邊死了那么多俘虜,那還是在倭奴本土,都沒辦法跟人家鎮守九州城的大明海軍對抗,更別說到了這茫茫的大明北方。
大明有多少軍隊鎮守在這里呀?
你跑,往哪里跑?
甚至為了防止他們逃跑,每兩個人的腳上都綁著腳鏈的。
想跑?
動得很難動彈。
燕王朱棣每每騎著高頭大馬,站在山坡上用望遠鏡看著那些修鐵路的俘虜,都是微微冷笑,“好啊,真好,用死了都不需要付撫恤,也不需要付工錢,
只需要管飽就行,太好用了!!”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