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碼頭上已經擠滿了人。
春桃踮著腳尖張望,手里攥著名冊。遠處漕船緩緩靠岸,船頭藍旗上“松江“二字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來了!“春桃朝身后招招手,十多個杭州工坊的女工立刻列隊站好。她們穿著統一的靛藍工裝,腰間掛著銅牌,在人群中格外顯眼。
船板剛放下,松江來的織工們就迫不及待地涌下來。為首的趙四媳婦瞪大眼睛,被碼頭的熱鬧景象震住了。番商們穿著奇裝異服,正圍著貨攤比劃手勢;幾個波斯人捧著絲綢嘖嘖稱奇,腰間掛著的銀幣叮當作響。
“這位就是趙嫂子吧?“春桃上前行禮,“郡主吩咐我帶諸位參觀杭州工坊。“
趙四媳婦慌忙回禮,眼睛卻忍不住往番商那邊瞟。一個紅胡子番商正掏出一疊紙券遞給布商,那布商竟真的收下紙券,還找給他幾枚銅錢。
“那是巾幗工坊發的訂單券。“春桃順著她的目光解釋,“番商帶著不方便,就用券當錢使。憑券隨時能來工坊提貨,比真銀子還搶手呢。“
松江來的織工們面面相覷。她們從沒見過紙能當錢用,更沒見過這么多番商擠在一起。小桃姑娘壯著膽子問:“他們不會跑了嗎?“
春桃笑出聲:“跑?去年有個爪哇商人想賴賬,被林教頭帶著娘子軍追到寧波港。現在番商們寧可虧本也不敢毀約,咱們工坊的信用比官府告示還管用。“
穿過碼頭,春桃帶著眾人往工坊走去。沿途街市比松江繁華十倍,綢緞莊門口掛著“松杭合造“的招牌,伙計正高聲吆喝:“新到的提花布,一匹只要八兩訂單券!“
“這么快就賣到八兩了?“趙四媳婦倒吸一口涼氣,“在松江才六兩。“
“杭州番商多,價自然高。“春桃指著遠處一座三層小樓,“那是工坊開的兌換鋪,專門用訂單券換真金白銀。昨日有個琉球商人,一口氣兌了三千兩現銀。“
轉過街角,巾幗工坊的大門豁然開朗。二十多個番商擠在門口,正跟管事比劃著要加訂單。春桃領著眾人從側門進去,織機的轟鳴聲立刻撲面而來。
三百多架改良織機整齊排列,每臺機器前都坐著兩個女工。梭子穿梭的聲音像雨點般密集,織出的布匹流水般從機器另一端滑出來。
“這是杭州的新式織機。“春桃提高嗓門,“比松江的多兩組踏桿,能織出更復雜的暗紋。“
松江來的織工們湊近觀察,有人忍不住伸手摸剛織出的布匹。那布料入手冰涼,對著光能看到細密的水波紋。
“用太湖珍珠粉調的漿。“春桃驕傲地說,“番商們最愛這種光澤,說是像月光下的湖水。“
穿過織布區,染坊的味道撲面而來。十幾個大缸里泡著各色染料,女工們用長桿攪動布料。最引人注目的是角落里那口金邊大缸,缸邊站著兩個波斯人,正往缸里倒某種粉末。
“那是西域來的金粉。“春桃壓低聲音,“染一匹金線布要五兩金子,只接番商的訂單。“
趙四媳婦突然指著晾布架:“那是什么布?怎么像會變色似的?“
陽光下,一匹深藍色的布料正隨著角度變化,時而泛紫時而泛青。春桃神秘地笑笑:“這是用海藻染的秘色布,一匹值二十兩。配方是林教頭從福建買來的,染坊里只有三個人知道完整工序。“
午飯時分,春桃帶眾人來到工坊食堂。兩百多人同時用餐的場面讓松江來的織工們目瞪口呆。更讓她們驚訝的是,每個人碗里都有塊巴掌大的紅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