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的黃泛區這邊,每年口糧就只能兩百斤左右了,基本每年都要靠上面撥下兩萬多噸的返銷糧才能維持住。”
這也是趙國華前面一直想把北面這個包袱甩掉的原因。
如果不算是北面的鹽堿區,靠著能出口賺外匯的葡萄酒,還有零星的畜牧業,他們縣日子其實不錯。
蘇文宸看著本子上記錄的剛剛趙國華說的各種信息,也有點牙酸了。
蕭縣每年光基礎口糧缺口兩萬噸,也就是四千多萬斤。
也難怪前面不管是劉廣德還是梁華樹,對于一下子把四個縣都劃走,心里也不怎么心疼了。
這相當于每年就多省下了接近兩萬噸糧食啊!
至于還沒說的豐縣,蘇文宸覺得糧食缺口肯定更大!
畢竟據他了解豐縣的鹽堿地數量是最多的,日子也是過得最差的。
看著蘇文宸的表情,趙國華試探道。
“主任,后面地區肯定不會補糧食了,這缺口到時候怎么辦?”
“我們縣就算不用繳公糧,這缺口也不夠啊!”
蘇文宸深吸了一口氣,拿著筆的右手擺了擺。
“后面我跟上面看看,能不能幫你們要一批支援吧!”
說完看向豐縣的領導。
“老施,咱們也都是老熟人了,說說你們吧!”
聽到這話,施英端有些尷尬道。
“主任,產業方面我們縣里主要就面粉廠。”
這話剛一說完,李琨直接道。
“你拉倒吧!”
“磨坊也能叫產業啊!”
“照你老施的算法,我們每個公社都有自己的面粉廠呢!甚至我們都還有豆腐廠呢!”
聽到這話,施英端頓時瞪了李琨一眼。
蘇文宸見狀擺了擺手。
“你不用這樣,我知道你們縣里基本沒什么大產業,實話實說就行了。”
“畢竟你們縣里也確實最困難。”
蘇文宸想知道還是縣里的大產業,至于這種還用畜力驅動的磨坊這種東西,本質上主要還是給社員們提供服務的產業。
也沒辦法帶來多大的收益。
畢竟不是機械化加工的流水線那種面粉廠。
見蘇文宸都這么說了,施英端還是直接道。
“主任,我們豐縣目前已經在籌備一個棉紡廠了。”
“今年我們種植的棉花產量已經達到五千噸了,只要棉紡廠建好,每年能產出超過三千五百噸的棉紗和棉布。”
“最少能給我們縣每年帶來一百八十萬的利潤。”
顯然施英端也沒辦法,只能把還沒建好的廠子都說出來。
畢竟幾個縣都有自己的產業,如果就他們沒有,那也顯得他太無能了。
他其實心里也苦,他們縣底子最薄,就這點家底還是從去年年底最困難的幾個公社劃給農場了,他們才攢出來的。
如果今年還要繼續救濟這幾個公社,那估計錢基本也省不了幾個了,說不定棉紡廠的落地還得拖下去。
蘇文宸倒沒對還沒落地的棉紡廠多說什么。
雖然他后面主要還是推動養殖業的發展,但是棉紡這種基礎的布匹輕工業,蘇文宸覺得還是很需要的。
畢竟布匹在這時候也是很缺的東西。
所以蘇文宸直接問他現在最關心的。
“你們縣目前口糧缺口有多少?不用算農場的這幾個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