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二支隊例行會議上,陳成興看著眾人開口道:
“停火協議的事,你們都知道了,我希望大家不要放松。”
“戰火隨時都會重燃,部隊的訓練,必須要加緊。”
戰斗雖然停了,常凱申也根據協議開始縮編,但是整編師到底是什么,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
“現在部隊的口糧已經可以保障了,訓練強度要加大。”
“要著重訓練射擊、投彈、刺殺、爆破、土工作業和運動戰戰術。”
以前,哪怕是主力團,戰斗也是主要以游擊戰、伏擊戰為主。
以后戰爭局勢發生了變化,部隊要做出改變才行。
“行軍速度這一方面,必須要給我練到最快!”陳成興強調道。
打仗,速度是創造奇跡的關鍵。
在座的眾人,紛紛點頭收到。
他們的眼光可能沒那么強,但是他們卻知道,現在雙方其實都不服氣對方。
不管是兩個人之間的打仗,還是軍隊之間的沖突。
只要有一個不服的,戰斗就不會停止,更別說現在兩個都不服了。
而就在陳成興聽各旅長報告兵員補充時,周衛國走過來。
周衛國在陳成興耳邊小聲道:
“野司來人了,找您的,現在正在支隊部,還帶了兩個蘇俄人。”
“老毛子?他們來干什么?”陳成興有些疑惑。
自己跟蘇俄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啊。
“不知道,不過應該不是什么壞事。”周衛國說道。
“去看看。”
陳成興起身,對正在開會的眾人說道:
“接下來就讓政委主持,我有點事。”
也不待眾人回應,陳成興便離開了會議室。
野司派來領頭的人,是后勤部長張萬和。
“陳支隊長,這二位蘇俄的同志,謝爾蓋、伊萬,都是蘇軍兵工廠的工程師。”
“他們此次前來,是想要了解一下火箭筒的生產工藝。”張萬和說道。
蘇軍在東北見到火箭筒,并實驗過后,立刻就判斷出,這是他們急需的一款武器。
在德國,他們和米國已經開始了對峙。
反裝甲武器方面,米國有巴祖卡,蘇俄卻是缺少必備的單兵反坦克武器。
蘇俄雖然獲得了德國的鐵拳,但是生產上還是有些欠缺。
而且最關鍵的是,鐵拳的性能竟然比不上七一式火箭筒!
因此他們想要空手套白狼,直接獲取火箭筒的生產工藝。
聽到張萬和的話,陳成興有些疑惑。
不管怎么說,這活也輪不到自己啊。
陳成興看了張萬和一眼,發現張萬和正在跟他使眼色。
這下陳成興反應過來了,合著是找自己來背鍋的。
看來上級是想開口卻沒法開。
陳成興眼珠一轉,說道:
“蘇俄與中國是兄弟,理應互相幫忙。”
“不過這件武器并不是我軍研發的,而是一個武器工程師自主研發的。”
“我軍之所以能生產,只是因為抗戰的原因,獲得了生產權而已。”
“因為專利權和協議的限制,請恕我無法幫忙。”
蘇俄當然可以不認專利直接生產,但是陳成興卻是可以拿來當借口。
別管好不好使,總歸是有個借口。
“哦?還有這事?”張萬和好像是第一次聽說。
“張部長,千真萬確,我軍新出現的幾種武器,均出自此人之手。”陳成興肯定道。
“天下竟有如此奇才!”張萬和感嘆道。
“此人原本是太原兵工廠的工程師,才華橫溢,且頗有家資。”
“不過為了研發各種武器,家財基本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