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們居然在g軍面前還沒有堅持到三天。
如果不算前期的切割包圍,最后總決戰甚至還不到一天。
這就意味著,果軍任何一個軍級單位,單獨行動的時候都得掂量掂量。
你比74師精銳嗎比他裝備好嗎你這個戰區有制空權嗎
沒有那你憑什么單獨行動
這讓原本就作戰謹慎的果軍更不敢托大了。
以往將g軍當成游擊隊的思想在果軍高層中已經絕跡,果軍打仗也開始畏畏縮縮。
而且果軍再也不敢以一個軍或整編師為單位在中原戰場單獨行動,他們至少湊一個兵團才能出門。
這給g軍留下了更多的活動空間。
而在孟良崮地區全殲國民黨軍精銳整編第74師,也徹底打亂了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計劃。
別看被殲的只有三萬人,但是這三萬人用好了比普通部隊的幾十萬人都強。
打仗是一件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新兵和老兵完全不能比。
一支經過戰爭錘煉而且裝備精良的部隊,絕不是一般的部隊能比的。
這種部隊在大型會戰中往往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一條幾十萬人的防線,只要一個點被突破,就有可能直接崩潰,甚至全軍覆沒。
而制造這種突破口的,就是就是擔任攻擊箭頭的精銳部隊。
這種事,果軍最有發言權。
俗話說得好,好鋼用在刀刃上。
一把幾十萬大軍組成的刀,精銳部隊就是刀刃。
而沒有了刀刃,這把刀就和棍子沒什么區別。
到了六月下旬,果軍經過四十多天整頓,再次集結11個整編師了。
開始采取密集平推、步步為營的戰法,向沂蒙山區發動第三次進攻。
與此同時,為徹底扭轉敵我雙方的戰略態勢,同時避免解放區繼續遭到破壞。
中央最終決定兵分三路,向敵軍較為薄弱的中原地區發起進攻。
華野野司見果軍的正面兵力密集,而兩翼及后方較為空虛,決定分兵兩路。
一路為內線正面作戰,牽制敵軍主力;一路出外線,策應中野大軍挺進中原。
各位營長,我準備加速。
以幾個戰爭迅速跳到淮海,打完后再迅速跳到抗美援朝。
不知大家何意
另外,我這邊已經有了下一本的草創,想問一下大家的意見:
從918開始的東北抗聯(可能是土匪、是原住民)
大家覺得怎么樣還是說大家更愿意看八路
大家有什么角色想要插入
另:下一本如果沒有意外,應該只寫抗戰階段,我已經有了充足的經驗,所以不用擔心河蟹的鐵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