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帶的天然地形和李炳文之前構建的工事,極大的增加了華野的進攻困難。
果軍占據的各個村子距離較近,能夠互相支援,形成交叉火力。
而村子外又是一片平原,華野進攻的戰士只能是在毫無掩體的平地上、冒著敵人四面八方的強大火力進行沖鋒。
黃煥然的猜想很正確。
華野之所以暫停攻擊,就是因為之前的攻勢遇挫。
華野一開始并沒有做好攻堅戰的準備,因為最初的計劃是在運動中消滅黃煥然。
結果黃煥然突然在碾圩停下了,并且就地轉入防御。
各部隊一路急行軍趕到戰場,為了打果軍一個措手不及,沒有進行休整就投入了攻堅戰。
可此時大量的重武器、火炮尚未運到前線,戰士們只能依靠輕武器、手榴彈、炸藥組織突擊。
幾天下來,雖然對黃煥然兵團造成了不小的殺傷,殲滅了100軍大部,奪下了幾個村子,但是自己的傷亡也非常大,總體進展緩慢。
而且除此之外,后勤方面也出了極大的問題。
四十萬大軍以急行軍的狀態一下子轉入淮北地區,后勤補給不可能同步跟上。
因此在最開始的幾天,部隊的炮彈、糧食幾乎得不到任何補充。
特別是炮彈方面,之前華野預備的兩個基數彈藥,兩天就打沒了一個基數。
因為后續補給遲遲未到,華野用起炮彈來就只能是非常小心。
這極大的惡化了攻堅戰的作戰條件,沖鋒的時候沒有足夠的炮火壓制,守軍就能肆無忌憚的掃射。
這一點在阻擊陣線同樣存在。
二總的炮團前期和邱楓打的有來有回,多次支援前線部隊反沖鋒。
但是到了后期,就成了各支自行組織炮火反擊,炮團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會開火支援。
眼看進攻不利,華野野司急的將指揮部搬到了距離碾圩不足五公里的滿山。
不過他們屁股還沒坐熱,就又收到了中央的電報。
中央擔心指揮部太過靠前,要求他們又后撤了五公里。
而中央深知此時正是關鍵時刻,因此立刻給華東局、中原局發了電報。
‘此戰役為我南線空前大戰役,時間可能要打兩個月左右,傷員可能在十萬以上,彈藥、民工需要極巨,請華東局、中原局用全力組織支援工作。’
這是一封極為重要的電報,中央及時地提供支持,安撫了進攻不利時產生的氣餒情緒,極大地鼓舞了華野的士氣。
指揮部穩下來后,野司立即命令各部隊暫時停止進攻,并召集圍攻黃煥然的縱隊指揮員們商議對策。
開了一晚上會后,野司做出新的部署。
所有部隊立即由野戰攻擊改為近迫作業,也就是挖戰壕。
只要把交通壕挖到敵人陣地前三五十米的地方,進攻部隊就能從交通壕直接躍出沖鋒。
這能最大程度上減少進攻部隊在無掩體空曠地帶暴露的時間。
碾圩周圍的槍炮聲突然安靜下來,取而代之是奮力挖土的聲音。
各縱晝夜不停,交通壕不斷往前延伸。
果軍連華野戰士說話的聲音都能聽見,但是卻絲毫沒有辦法,只能看著壕溝一寸一寸的迫近。
而且就在各縱挖土的時候,t縱隊也趕到戰場,炮團、坦克團紛紛準備完畢。
只等交通壕一挖好,便會以最猛烈的攻擊消滅黃煥然兵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