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軍隊,現在北朝沒有時間招募新兵從頭訓練。
而蘇俄一點也沒含糊,直接給北朝指了一條明路:去中國。
1949年5月,就在渡江戰役如火如荼的時候,北平來了一位焦急的外交使者。
使者帶來了ki的親筆信。
他請求將原朝鮮戰士返還朝鮮。
然而北朝敢開這個口,也確實有他的底氣。
信中提及的往日情分,并不是一句客套話。
當年在東北戰局最危險的時候,北朝為東野南滿部隊提供了安全的大后方,收納了一萬多傷兵和十幾萬戰士家屬。
同時北朝還為南滿部隊提供了超過二十萬噸的物資補給,其中包含大量的日本軍用物資。
這為東北的解放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雖說當時北朝處于蘇俄的掌控,大部分功勞應該算到蘇俄頭上,但不管怎么說,的確是朝鮮人民提供了幫助。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北朝在危難的時候幫助過中國,現在日子好起來了,北朝求助,中國自然也要全力提供幫助。
因此中央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北朝的請求。
不僅如此,中央不但把部隊劃給了北朝,連同武器裝備也一并送給了北朝。
本來幾乎是一窮二白的北朝,一下子擁有了一大批先進的蘇制裝備,和幾萬名身經百戰的精兵。
北朝的底氣瞬間變得無比的充足。
六月份,美軍從南朝撤離。
七月份,齊裝滿員的朝鮮師開入境內。
再加上從蘇軍撤退后,北朝就一刻不停的爆兵,此時北朝已經有了一支相當像回事的部隊。
不過雖然南朝看起來無比廢物,北朝也不敢輕易發動攻。
在攻擊之前,北朝必須要征得老大哥的同意才行。
但是蘇俄的答復很簡單:不行。
蘇俄的主要精力一直在歐洲,這個時候后院起火,于局勢不利。
當初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蘇軍才撤出的北朝,現在自然是不希望北朝搞事。
不過隨著10月1號過去,整個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十二月,在新中國成立剛剛兩個月的時候,中央首長選擇了單刀赴會。
一套組合拳下來,蘇俄被迫重新簽訂了一系列協議。
原先的不平等條約被推翻,旅順、大連、中長鐵路被收回。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廢棄,徹底改變了蘇俄在亞洲的利益。
在被迫歸還旅順、大連、中長鐵路之后,蘇俄好不容在遠東取得的不凍港又一次消失了。
此時,蘇俄急切的想要找到下一個出海口。
克宮。
“遠東艦隊失去旅順港影響太大,在撤出之前,必須要有新的不凍港代替。”
stal想起新簽的協約就一陣頭疼,對方實在是太強硬了。
“代替旅順的出海口一直就在眼前。”
“哪里?”
“朝鮮半島的釜山、仁川、濟州島都是適合蘇俄使用的優質港口。”
看著地圖,stal想了起來,早在45年,外交部就向他有過報告。
不過這三個港口一直在美國的控制范圍之內,加上當時蘇俄已經從常瑞元手里拿到了旅順,因此蘇俄沒有與美國較勁的動力。
不過現在情況變了,旅順馬上就要被中國收回,他必須要在朝鮮半島做文章了。
很快,一個龐大的連環計成型了。
“通知外交部,邀請ki訪問蘇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