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美國會不會不計一切代價的將戰爭打到鴨綠江邊。
別說克拉克,就是隨便找一個二等兵,都知道這絕無可能。
“長官.”
“好了。”克拉克打斷了范弗利特的話。
“加強工事的強度,等待敵人進攻,以火力殺傷敵人,美軍決不能主動離開掩體展開進攻。”
“現在中軍的戰斗力越來越強,主動攻擊得到的損失將會超過戰果,這對我們而言有些得不償失。”
“這件事就這么定了!”
克拉克的作戰策略始終沒有動搖,哪怕是參謀長聯席會議發來電報,要求他評估‘如果和談失敗,美軍應該怎么做’的時候,克拉克依舊是非常直白的回復華盛頓‘美軍在地面戰場上已經無能為力’。
這一結果讓白宮有些頭大。
志愿軍軍正在朝鮮戰場上不斷發起進攻,聯合國軍的陣地一個接一個失守。
而現在正值選舉的關鍵時期,朝鮮戰爭的局勢,將會直接影響選舉結果。
很快,克拉克便收到了的一封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核心就只有一句話。
朝鮮戰爭和談的關鍵在于,這段時間內,決不能放松對敵人有效的軍事壓力。
不過雖然這封信內容看上去只是不痛不癢的政治用語,但是寫信的人卻讓克拉克不能無視。
這是杜魯門給克拉克的親筆信。
上級現在有了要求,克拉克也就沒法再茍,他只能是又飛到了朝鮮,找到了范弗利特商議。
“白宮現在要求我們給予中軍一定的軍事壓力,你之前的那一大堆作戰計劃中,我覺得‘鐵化以北攻勢’的計劃可以拿出來。”
聽到克拉克說到鐵化,范弗利特立刻想起了這份計劃。
‘鐵化以北攻勢’并不是他想出來的,而是已經重建的北極熊團團長貝克特提出的計劃。
貝克特計劃以五天的時間,損失兩百人為代價,攻下北極熊團前面的五方嶺高地。
一直都想要發動反擊的范弗利特見克拉克松了口,立刻在地圖上講解起計劃情況。
從美軍的視角來看,五方嶺屬于志愿軍陣線上的一個突出部,其會對鐵化地區會產生較大的威脅。
而五方嶺北側就是盛烏山,志愿軍憑借盛烏山、西馬山、西月嶺這三座山,共同形成了對平康地區的扼守陣線。
美軍如果想要進攻平康,只有兩條路可選。
一是從西馬山和西月嶺之間的寬闊地進攻,這里一馬平川,利于美軍裝甲力量展開。
但是也正因為一馬平川,美軍只要沖這里突入進去,就相當于是鉆進了志愿軍的腹地。
仗打好了,算是中心開火;可要是打不好,那就是羊入虎口。
另一條道就是走西馬山和盛烏山中間,這里通道較窄,容易遭到左右夾擊,美軍的機械化優勢沒法全部發揮出來。
但是正是因為地形的原因,美軍容易建立防線。
而且美軍還可以讓駐扎在鐵化的南2師配合作戰,使志愿軍處于兩面夾擊的境地。
拿下五方嶺后,下一步不管是進攻平康還是停戰,都對聯合國軍有利。
聽著范弗利特的分析,克拉克摸著下巴陷入沉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