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帥!”
“撲通”一聲
楊國定跪到地上,再次悲憤的說道。
“姑母信中已說了,高將軍已決心以死明志,要與大同城共存亡,她也將追隨高將軍赴死!”
“為此,請我們派人將,他們七歲的承志接出來,為高家留下唯一的血脈!”
“孩兒認為這個要求,合情合理...”
這時楊國輝也跪下說道。
“父帥,二哥說的是!”
“孩兒也贊同派人去接應他們,要是能把姑母,甚至高將軍一起接出來更好!”
“唉...”
鎮北侯輕輕嘆了一口氣。
他當然想派兵,去大同城接應他們母子。
甚至想著,如果手中兵力力量足夠的話,派出一支偏師,能與大同守軍里應外合,打破契丹大軍圍城才好呢!
但現在,他卻面臨兩難選擇。
首先一方面是,
他沒有得到朝廷的軍令,如果私自派軍出關。
一旦被軍中的監軍,密報到朝廷。再被那些御史抓住這問題,上綱上線的話。
本來他們這些武將,沒事時,都能被他們找茬攻擊;
要是私自調軍,那不死也得脫層皮。即便他們是歷代皇上,都褒獎過忠君愛國的楊家!
另一方面是。
城外還有十幾萬契丹大軍,正在日益不停地攻城。
雖然雁門關現在還是固如金湯,但這一個月下了,守軍傷亡也不小的。
如果再抽調一支人馬出來!
人數少了,不能攻破契丹營寨。
但要是人數多了的話,造成守軍力量薄弱,一旦雁門關失守。
讓契丹大軍進入中原,燒殺搶劫,那他們楊家罪過就太大了,其百年聲譽,也將毀于一旦
“難啊!”
鎮北侯再次愁眉說道。
楊國定和楊國輝兄弟二人,當然知道父親,在為難什么。
但面對姑母的泣血請求,他們又怎能做到無動于衷
“父帥!我愿帶三千定北軍北上,一定能把他們母子接出來!”
楊國定再次請求道。
“二哥,你還留在父帥身邊,守著雁門關最重要!我愿帶領一千敢死營北上,請父帥成全...”
跪在一旁的楊國輝,也開口請求道。
“你們都起來吧!容我再考慮一下...”
鎮北侯看著面前的兩個兒子,也是無奈的說道。
原來他的膝下,有八個兒子、六個孫兒環繞身邊,讓他盡享天倫之樂!
誰知在這短短十年時間,已有四個兒子、三個孫兒先后戰死沙場。
兩年前收養的義子老八楊國盛,也因病去世了。
現在能守在他身邊的兒子,除了在淮安府的老七楊國昌。
就只剩下這老二和老四了。
如果因派兵去接應大同的高氏母子。
讓他再要經歷一次,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他也是萬萬不舍的
大華京城,萬歲山上。
惠宗帝在一雕梁畫棟的暖閣里,正笑盈盈的看著籠子里。
由工部尚書、應奉局總管李緬,呈獻上來祥瑞,一只不大的小赤兔,心情頗為高興。
“陛下,這只祥瑞,可真是難得一見啊!”
大太監吳一貫在身邊媚笑道。
“呵呵,李緬這些年,能從全國各地,找到這些祥瑞,帶給朕觀賞,也是不容易...”
“皇上說得是!這李大人,一心為國事操勞,為皇上盡忠!可有些刁民還不理解,還借故殺害他家人!”
上次因他吳家幫忙剿滅梁山寨的一事。
李緬私下送了他十萬兩白銀。
他也不白收這錢,關鍵時候!還是要替李緬在皇上面前,說上一兩好話。
“哦,你是說山東州的事吧!有空你在軍中,也幫李愛卿一些吧!”
“是!老奴謹遵皇上口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