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府衙內。
楊國昌正在客廳內,正與一名穿著便衣的中年人在談笑風生。
屋內的氣氛很是和諧。
來人正是江東州刺史王星河,他放下手中茶杯,笑道。
“永亮啊,這段時間以來,你可是聲名遠播啊,現在淮安府境內無盜匪一事。”
“經過廣泛宣傳,不僅是江東其他各府為之驚嘆!
“兄長的家書也說,吏部尚書鄭大人,為此還特意在朝堂上,公開表揚你的這一政績呢!”
楊國昌有些不好意思道。
“子章,你這就過譽了啊!”
“其實你這知道,這些政績都是因鵬飛的功勞,我只是給他做好后勤服務而已...”
說到這,他毫不吝嗇自己的贊譽之余!
“鵬飛在接手原廂軍大營之初,就快刀斬亂麻,當日就清除了廂軍里留守的那幾名軍官!”
“隨后又當場殺了三個與當地土匪勾結的縣尉,并讓各縣的縣尉相互調任。”
“從而一舉控制了整個淮安府廂軍人馬,加上他自己在家鄉招募的一些民團,組織新的守備軍。”
“未等訓練到位,就以雷霆之勢,快速剿匪了境內大小十幾股匪患!”
“說實話,連我也沒想到進展會這么快啊...”
這一刻,他只想多幫劉天華說幾句。
因為之前,劉天華在對外宣傳中,把這次剿匪的領導功績,幾乎全部放在他的名下。
他不忍心劉天華為淮安府的做出的成績,被王星河看輕了。
“永民!”
“就是你不說,我也知道鵬飛非等閑之輩!”
“否則以家父那樣的挑剔眼光,又怎么可能寫信給我時,專門提到要我適當照顧一二呢。”
“呵呵,這個劉鵬飛,你們都已見過了,現在只有我只聞其名,未見其真容啊...”
楊國昌聽聞,頓時笑了起來。
“哈哈,你別急啊!”
“我不是已經派人去傳他過來了嗎?”
“誰叫你招呼也不打,就悄悄的摸過來了...”
“怎么?你對我們宣傳的淮安府內無匪患這句話,還有所懷疑不成?”
他和王星河在官場上雖然是上下級關系。
但私底下卻是知交好友,畢竟是從小一起,都在王柯舜門下學習長大的!
“永民,我這次過來,確實是想親眼探訪下實際情況,因為這畢竟關系到你我的未來!”
王星河點頭說道。
“不過,這次我過來!也是因最近朝堂上發生的情況,與你通個氣!”
“讓你提前也做些心理準備!”
王星河忽然面容嚴肅的說道。
楊國昌一聽,也慎重起來。
他知道自己這位好友,作為一州刺史,且王家又是大華八大世家之一。
從他那里傳過來的消息,肯定都是朝堂上最新的動態。
“最近皇上已經快有一個月沒上朝了...”
“太子被廢后,康王和晉王兩系人馬,在朝堂上明爭暗斗的也更加厲害!”
“你也知道康王背后,原先主要只有曹國公曹家,以及一些將門世家在支持他,但實力相對較弱!”
“但自從副相牛海慶等不少文官主動投靠過來后,康王在朝堂上勢力大漲!”
“而晉王背后的支持勢力,主要是以宰相錢惟庸代表的錢家和李緬代表的李家等一系官員!”
“雙方現在算是分庭抗禮,都顯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勢來...”
“而四皇子慶王趙德智自從北方回來后,顯得很是低調,被大家都有意忽視了!”
“除了寧博候潘豹,到了京城后為慶王到處串聯,上躥下跳外,很少有官員,公開表態支持他...”
楊國昌蹙眉,看了一眼王星河,還是問道。
“依子章看來,這位慶王,在幾位皇子中,應該是沒什么希望吧”
王星河搖了搖頭。
楊國昌聽聞,嘆息一聲道。
“哎!上次四哥從北方來信,還提到這位慶王,是自太祖以來,皇室中第一位到雁門關的皇子!”
“他當時聽聞雁門關慘烈戰事后,對傷殘士卒顯得很是關心。”
“臨時前還鄭重答復,說回京后,會向皇上稟明情況,盡量幫定北軍過問下關于剩余部分的朝廷撫恤!
“以及補充定北軍戰損兵源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