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
大華、西夏接壤處,兩百里橫山地區,人煙稀少。
這是自古以來的四戰之地。
自大秦朝滅亡之后,經歷數百年的動亂,到了大寧時期,中原王朝才第一次完全統治這地區!
但傳至大華時間,此時再次處于西夏的拉鋸之戰中。
西北民風彪悍,戰亂不斷。但又因處于黃土高坡的北緣,土地荒涼,植被不多,物產并不多!
同時,兩百里橫山,是大華進入西夏,或是西夏進入大華的天然屏障。
自百年前,黨項人趁著大寧動亂,建立西夏國后,其與大華、契丹、吐蕃均有大小紛爭!
西夏立國后,就四處擴張,且其皇室也自詡是大寧朝的繼承人之一。
因此西夏人對橫山地區自然擁有統治權,為此兩國一直爭戰不斷!
當然,因為多年戰亂,這也是使得大華朝西北地區!
出現了一支最為善戰,而且也讓朝廷有所忌憚的西北軍,然而西北地區,遠離京城!
相對而言,因北邊的契丹更為強大!
所以大華朝百姓,一般多對北方,與契丹人戰爭的勝敗,關注更多一些!
前些年!
西北都督府總管吳琦,統領潘、折家和狄家等眾多將士,經過合理規劃,朝廷又有支持!
于是經過一番大戰,大華西北軍終于將戰線推過整個橫山地區。
這導致了第五任皇帝崇安帝李乾貴,被手下人發動政變推翻殺害!
由其弟弟李乾濤接任了西夏第六任皇帝!
更是取得了西夏戰略上的優勢!
如果不是后來契丹再次南下,大華朝廷不愿兩面作戰,匆匆見好就收!
按當時形勢,再過幾年,說不定整個西夏,在無險可守的情況下,被滅國都有可能。
當然,這也是西夏第六任皇帝李乾濤!
最終能與侄女香香公主李清彤能達成,相互合作協議的主要原因。
但這一戰果,在大華百姓眼中,還是沒有太多人予以關注重視。
直到這一年,西夏人趁著大華朝廷內亂,再次發兵十五萬攻占了橫山地區!
隨后西夏人的軍隊身影,更是出現在大華陜西境內。
直至兵臨西安城下,這才引起大華朝堂震動!
八月的這一天!
當鎮北侯的身影,終于站在西安城頭時。
只見城外西夏李氏的大旗高高揚起,成千上萬的步兵、弩兵的身影,出現在地平線上!
延綿山間,揚起土塵,而最為驚人的,是在大軍本陣附近,緩緩而行的三千騎兵!
而這些人,正是西夏軍中最為強悍,名震天下的重騎兵“鐵鷂子”!
這一次,看來他們,也是全軍出動了!
被西夏“鐵鷂子”拱衛中央的,是在北風中獵獵招展的西夏王旗。
在與西北軍戰爭里,于數年前失去橫山地區的控制權后!
西夏皇帝李乾濤帶著十五萬西夏大軍,揮軍南下!
不僅一舉收復了從其哥哥李乾貴手中,丟失的橫山地區大片國土。
而且一路勢如破竹,占領了大華陜西大片領土,兵逼西安城下。
這讓李乾濤的威望,一時在西夏國內百姓中,到達了頂峰!
當然,誰也不知道。
此時仍潛伏在大華京城內,化名為紫衣仙子的,西夏香香公主李清彤!
在這次西夏人復沖大戰中,其提供的各種大華內部軍事調動的情報,到底發揮了多大的作用。
與此同時!
在距離臨汾城百里外的,一段曲折山道上,馬隊正在行進!
山間道路難行,但前前后后的人,各自都有武器、弓弩等物!
還有一些馬背、騾背上馱有箱子、布袋等物!
這支約六千人的隊伍里,士卒一看就知道,都是百戰老兵,一個個身上都透露著彪悍之氣!
其中不少士卒,身上都帶著各種傷疤,甚至還有人少了一個手!
最前方一位,手提長槍,牽住駿馬前行的中年人。
眼神中帶著些許凌厲,但面容卻又帶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愁!
他正是之前一直駐守雁門關的,定北軍指揮使楊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