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他是何等的囂張跋扈?
而他帶來的那些官兵,更是如同一只只闖入羊群里的惡狼。
隨便找個借口,就對那些涉嫌與劉天華有牽連的村落,進行燒殺掠奪,無惡不作!
再對比劉天華麾下的那些守備軍的素質。
老百姓心中自然有桿秤,都在紛紛痛罵這些朝廷官兵。
而一些官員和地方豪紳,當初因看不慣劉天華對百姓的好,從而心生不滿。
當聽聞劉天華被朝廷通緝宣布為叛匪后,他們還大喜過望,彈冠相慶。
等韋虎到了淮安府后,他們馬上就投靠了過去,極盡討好之意,以為能有更好的未來。
誰知,韋虎早就將他們列為搜刮的目標。
沒過多久!
他們中不少人就被搞的家破人亡,最后只想著保著家人們一條小命,而寧愿散盡家財!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這才一兩月時間,韋虎帶來的這些官兵,在淮安府的鄉紳和百姓心目中,就搞的天怒人怨。
而劉大壯帶領的這支華夏軍,卻在淮安府境內,如魚得水,四處出擊!
讓韋虎一直頭疼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不時就傳來,官兵被劉大壯的人馬伏擊,較大的損失只有兩次在上千人以上。
平時每次損失好像只有幾十,數百人而已。
但前前后后累計加起來,也是不小戰果,這就是劉天華對劉大壯說的,積小勝為大勝!
當初韋虎為了剿滅劉大壯他們。
特意選派自己得力干將丁元良,率領五千青龍衛,以及調派了一萬地方上廂軍,集中一萬五千兵力組成剿匪大軍!
想著憑丁元良的能力,他一定能很快消滅到,這些四處流竄的匪軍。不讓他們成為后方的心腹之患。
可這兩個月交戰下來。
當韋虎最近聽手下一名官員匯報,說丁元良率領的剿匪大軍,已經傷亡八千多人時!
而劉大壯的人馬不僅沒有被剿滅,反而越打越多起來。
他大吃一驚,隨后更是暴跳如雷,大罵丁元良是飯桶、無能。
立即給丁元良下了死命令,要他在春節前,無論如何,都要剿滅掉劉大壯,否則就提頭來見。
當丁元良接到韋虎的命令后,不禁悲從心來,他心里真是苦啊
因為劉大壯他們的隊伍,行蹤神出鬼沒,四處分散,根本就沒有固定的營地。
丁元良根本找不到他們,好好正面與他們打上一戰。
他只能被動的被劉大壯牽著鼻子,在山區里到處轉悠,或東或西,吃不好住不好,天天走路還異常辛苦。
丁元良一輩子也沒打過這樣的窩囊戰。
而劉大壯打起游擊戰,卻是越來越順手,越來越有心得,這種戰法正好符合他的性格。
當然,劉大壯也知道,他之所以能取得這么大的戰果。
也是多虧劉天華在寫給他的書信里,傳授給他如何進行游擊戰的那些秘訣。
那就是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走;與其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以及要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等等。
劉大壯看過如獲至寶,立即活學活用。
每次發現官兵的人少了,他就集中兵力伏擊打殲滅戰。
一旦發現官兵人數太多,一次行吃不下,那他就派出小股部隊在周邊不斷騷擾。
今天突襲殺幾個,明天冷箭殺幾人,總之只要能能讓丁元良的這支官兵不得安生就行。
等丁元良被騷擾的實在受不了,調頭帶領大軍回去想找這些小股部隊算賬時,對方早就消失無影無蹤了。
于是兩個月下來。
丁元良的人馬越打越少,被劉大壯拖的越來越瘦,而劉大壯的人馬,天天打勝仗,占便宜,于是越來越肥。
雙方兵力也漸漸在接近,但雙方人馬的士氣卻是天地相差。
雙方最后決戰的時刻,已經快到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