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誤會,我可不是想看一排模特試穿瑜伽褲,咱純粹是為了把控產品質量。
潛規則什么的,那更是不存在的。
一切,都是為了項目。”
陳默表情嚴肅道。
何思潔:“……”
玩笑歸玩笑,陳默還是認真的把leon的營銷辦法教給了何思潔。
luleon的營銷總共分三步。
第一步,把冰箱門打開。
luleon的用戶畫像叫“super-girls”。
“super-girls”,官方定義:24-34歲,未婚或訂婚,無子女,可能養寵物,受教育程度高,年收入8w美金以上,有自己的公寓,喜歡運動、旅行的女性。
這故事是不是很動聽?
事業有成,專注于工作,有自己的住所和寵物。
精神獨立,關注自我價值實現,不在意婚育與否、盡情享受生活,還有一群類似的朋友,喜歡運動、旅行和時尚。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幾個好友共同參加有品質的活動,比如瑜伽。
咱就給你一個好聽的稱號「super-girls」,瘋狂吹捧你這種「獨立女性」、「新時代女性」!
第二步,把大象裝進去。
luleon賺的是“super-girls”的錢嗎?
賺了,但不是最重點!
因為“super-girls”群體太小了,而且正由于她們是精英,所以很難被“教育”。
所以luleon的真正核心用戶是:向往“super-girls”生活方式的群體。
比如40-45歲,沒有那么喜歡運動、也不喜歡瑜伽,但是富有,追求品質,用錢投票的女士。
她們買luleon的理由很簡單,這會讓自己看起來更像30歲。
還有就是年輕女孩,她們覺得買一件奢侈品,就能進入「super-girls」的圈子了。
目標群體有了,怎么裝進去嘞?
解鈴還須系鈴人,你想成為super-girls,那我這個資本家就讓super-girls賣貨給你。
首先店員全部按照「super-girls」的人設進行招募,年輕,身材好,喜歡運動。
俺們也不叫這些店員為店員,而是「教育家」。
顧名思義,她們最核心的作用是宣揚品牌代表的生活方式。
這逼格一下子就上來了,別的品牌都是聊產品,咱的品牌聊教育。
而且線上線下都要教育起來!
直接簽約幾千個「品牌大使」,大部分是瑜伽教練、健身教練、喜歡健身的網紅。
線上現身說法,線下親密互動,店員教育你可以不聽,品牌大使都來了,你還不聽?
你既然向往當「super-girls」,那就沒可能不被吸引,不被吸引說明你不想當「super-girls」,不是目標用戶。
這一下子就做好了線上線下的用戶篩選,目標用戶給整的明明白白的。
通過「super-girls」群體的影響力,慢慢形成緊緊圍繞在「super-girls」圈層之外的真正用戶層,最終不斷沉淀到luleon的私域流量池。
第三步,把冰箱門關上。
這一步,也跟陳默目前做的項目緊密相關。
私域最大的問題,就是運營,而leon上一世之所以爆火,其運營秘訣就是小紅書!
在「super-girls」店員形成了品牌最大的為愛發電群體后,這個群體每天都會試穿新品,拍照片和視頻,持續在小紅書輸出。
有機構測算,在2-3年間,luleon所有kos賬號生產了37萬條內容,帶來450萬粉絲,近千萬互動,估算下來近乎白嫖了3個億的廣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