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同一時間,
顧清清唱的《海綿寶寶》片段毫無懸念地沖上熱搜榜首。
更令人驚喜的是,
他在節目中提到的“汪蘇龍”老師,竟意外引發了連鎖反應。
“我的天!原來弟弟《千骨》的插曲《年輪》是汪蘇龍寫的!”
“怪不得他那么自然地叫老師呢!”
“冷知識:片尾曲《千古》是許松寫的!”
“好家伙!qq音樂三巨頭這都快集齊了良子啥時候也來合作一把”
時值2016年,
昔日被調侃為“qq音樂三巨頭”的汪蘇龍、許松、徐倆,其龐大粉絲群體早已步入成年,在互聯網上擁有不容小覷的話語權。
他們的音樂幾乎貫穿了一代年輕人的青春記憶。
顧清這次無意間的“維護”,瞬間拉近了與這個龐大群體的距離,路人緣暴漲,熱搜話題源源不斷。
此前,顧清因連續創作古風歌曲,曾被部份樂評人和對家粉絲詬病“曲風固化”、“只會走捷徑”、“不懂流行音樂”。
這些言論像小刺,扎在“顧家人”心里許久。
如今逮到機會,“顧家人”豈能放過
“互聯網有記憶,只是看我們想不想翻舊賬而已!”
過往那些嘲諷顧清“不會寫流行歌”、“創作能力單一”的言論被一一挖出,其中不少id還帶著其他男藝人的粉籍。
“顧家人”的反擊精準而猛烈。
被打臉的一方只能狼狽地轉移陣地,強行嘴硬:
“我們說的是‘創作’能力!不是‘演唱’能力!”
“天天吹你們家弟弟是創作天才,有本事寫首流行歌出來啊”
“總不會是不想寫吧”
“還不是沒那個本事!”
這番狡辯,竟真讓部分“顧家人”一時語塞——因為顧清確實還沒“寫”過一首公認的流行歌曲。
然而,打臉來得比預想更快、更戲劇化。
與《左耳》同檔期上映的另一部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其主創團隊簡直要笑歪了嘴!還有比這更完美的“天上掉餡餅”式宣傳嗎
錦鯉體質果然名不虛傳!
正愁宣發找不到爆點的劇組,毫不猶豫地將所有資源砸向顧清創作并演唱的同名主題曲【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一時間,熱搜榜被相關話題屠榜:
#顧清為鄧朝新片創作主題曲#
#跑男兄弟情延續顧清獻聲全世界路過#
#顧清首支流行單曲震撼上線#
歌名【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擺明了就是一首流行情歌!
“你們不是說顧清不會寫流行歌嗎”
“歌來了!新鮮熱乎的!”
“電影院見分曉吧!”
時間倏忽,轉眼便到了五一檔期。
各大影院人潮涌動。
今年的五一檔,真正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影片只有兩部:一部是顧清主演的《左耳》,另一部還是與顧清深度相關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其余如《遇見你之前》(小鎮女孩與癱瘓老板的異國戀)、《莫娣》(藝術家夫妻的堅韌人生)等文藝片,在聲勢浩大的“雙顧”夾擊下,幾乎無人問津。
影院排片也充分反映了市場的選擇:
《左耳》豪取45%的排片率!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緊隨其后,占據35%。
剩下的20%,才分給了其他幾部片子。
——魔都某影院
“五點看《左耳》,中間吃個飯,八點半接著看《全世界路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