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偉的大腦飛速運轉,“老板,我再問一個可能比較現實的問題。在給您打電話游的那些人里,中戲和北電兩邊,哪邊出動的人脈數量更多、咖位更大?”
他頓了頓,解釋道:“我得直接些,三大院校,您無論選擇哪一所,都勢必會得罪另外兩批人。
既然無法面面俱到,不如就選擇誠意最足、人脈動員最力的那一方,將潛在的‘怨恨’降到最低,也能為您爭取到最好的入學條件。”
“電話數量和重量級上,北電更勝一籌。”
顧清回憶著,“連國師張導和馮導都親自來電了,還有不少一線電影咖。
中戲那邊,雖然關系鐵,但陣仗似乎沒那么大。”
“看來北電是勢在必得啊。”
許偉分析道,“其實在我個人看來,北電也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近些年來,北電系在電影圈的勢力如日中天,從導演、編劇到演員,自成一體,盤根錯節。
老板您若加入北電,打上‘北電嫡系’的標簽,以您的咖位和人氣,必然能獲得學院派的鼎力支持。
未來在電影圈,無論是接觸頂級資源,還是在大導的片子里擔綱主演,都會順暢很多。”
“當然,以老板您現在的成績,未必看得上這些資源。”
許偉話鋒一轉,“去中戲同樣極佳。中戲的教學風格更偏向話劇和正統表演,出來的演員功底扎實,備受獎項青睞。
老板您的形象本就受官方認可,若能再有一份中戲的履歷,與主流圈層的關系必定能更進一步。
而且,中戲出來的演員,在電影獎項的爭奪上往往更具優勢,對于您未來沖擊三大獎,乃至走向國際電影節,都大有裨益。”
許偉將利弊分析得清晰透徹:“總而言之,北電,對您當前的商業價值和電影圈資源整合最有利;
中戲,則對您長遠的藝術追求、獎項積累和國際聲望更有幫助。”
將選擇權交回給顧清后,許偉屏息等待。
顧清沉思良久,最終還是從更實際的層面做出了決定:“去談吧。
原則就一個,哪個學院能給我最大限度的自由,給我的待遇最好、最寬松,我就去哪所。”
他那些維持熱度的“備選方案”雖多,但若能光明正大地拍戲、接優質代言,自然是更好的選擇。
他要將這次被迫的“放逐”,變成一次帶著薪水的“休假”。
“明白,老板!您放心,我一定竭盡全力,談一個最寬松的條件。”
許偉的聲音恢復了往日的沉穩與堅定。
“嗯。”
顧清應了一聲,隨即想到另一件事,語氣轉冷,“另外,公司那邊,以后所有的指令都不必再理會。
團隊的所有開支,包括公關費用,以后由我個人承擔。他們既然想玩背刺,給我來陰的,那就別怪我讓他們嘗嘗什么叫‘蝕把米’的滋味。”
真以為他不敢入學?
真以為能用這種方式逼他就范?
吃答辯去吧!
顧清倒要看看,當他真的進入校園,幾個月不接新戲、不拍廣告,
公司那邊投入的巨大資源被凍結,最先撐不住、哭爹喊娘的會是誰。
“明白,老板!”
許偉重重點頭,聲音帶著一絲快意。誰是真正的衣食父母,他分得清。
……
接下來的幾天,
一場沒有硝煙的“搶人大戰”在兩大頂尖藝術學府間悄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