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最擅長找茬的黑粉,也絕不會在“顧清能否通過文化考試”這個問題上自取其辱。
他們的側重點,早已轉移到顧清能否適應“普通人”的校園生活上。
一個大明星,習慣了前呼后擁、錦衣玉食,能忍受宿舍的簡陋、食堂的大鍋飯、課堂的枯燥嗎?
能處理好與普通同學之間的關系嗎?
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在顯微鏡下審視,任何一個細微的失誤,都可能被無限放大,成為他們狂歡的素材。
“初試、復試、三試、以及最后的四試。”
顧清仔細瀏覽著北電表演系的考核流程。
即便是特招,為了堵住悠悠眾口,彰顯公平公正,無論是校方還是顧清本人,都同意像普通考生一樣,完整地參加所有考核環節,并留下影像記錄。
這不僅是對公眾的一個交代,也是對顧清自身實力的一次檢驗和宣傳。
北電的初試,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綜合常識筆試:100道選擇題,限時90分鐘。
內容包羅萬象,涵蓋文學、藝術、歷史、時政熱點,甚至還會涉及一些基礎的高中物理、化學等理科知識,旨在考察學生的知識廣度和基本文化素養。
二是自由陳述面試:通常是6-7人一組進行群面。考生需要進行個性化的自我介紹,并回答考官即興提出的問題。
這部分重點考察學生的個人特質(如成長經歷、價值觀)、對電影的基本素養(例如能否具體分析某位導演的視聽語言設計),以及臨場應變和語言表達能力。
這些對于顧清來說,幾乎構不成任何壓力。
而復試的內容則更具專業性:
音樂/美術作品分析:現場播放一段音樂或展示一幅畫作,要求考生從技法運用或個人感受切入,進行簡短的分析和闡述。
故事構思與講述:抽取關鍵詞(例如“午夜、快遞員、廢棄醫院”),在極短的時間內(通常5分鐘左右)構思一個邏輯完整、有起伏、并強調人物情感細節的小故事,并進行現場講述。
看到這里,顧清心里默默感慨:“多虧了當初頌文老師對我的方法指導。”
過去兩年的拍戲生涯,他一直保持著撰寫詳細人物小傳的習慣,深入體驗和分析角色心理。
這種訓練,極大地提升了他對人物的理解力和故事構建能力。
至于音樂和美術分析,擁有“絕對樂感”和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他,同樣能夠輕松駕馭。
最后的四試,則是難度最高、淘汰率也最高的一環:
散文寫作:要求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一篇1500字以內的散文,主題通常聚焦于家庭或學校生活,強調細節描寫和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
創作討論:集體觀看一部短片,然后進行分析討論,需要精準指出片中的視聽設計(如鏡頭、光線、聲音)是如何為主題和人物塑造服務的。
即興表演:根據考官給出的情境或關鍵詞,與同組考生在極短時間內(如10分鐘)構思并表演一段即興小品,重點考察考生的想象力、表現力、組織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
“除了散文寫作,文筆方面可能拿不到傳說中的滿分,其他的項目,對我來說應該問題不大。”
顧清快速在腦中過了一遍所有流程,心里已然有了底,整個人都放松下來。
接下來的一周時間,
他打算就安心待在酒店里,針對性地模擬練習一下即興表演和故事構思,確保萬無一失。
……
時間一晃,
來到了3月7日,顧清在北電進行初試考核的日子。
專車平穩地駛入hd區,停在了北電學院古樸而莊嚴的校門口。
初春的京都,寒意尚未完全褪去,但陽光已有了些許暖意。
校園內的樹木枝頭悄然抽出了嫩綠的新芽,透露出勃勃生機。
因為尚未正式開學,偌大的校園顯得格外寧靜,主干道上只有零星幾個留校的學生匆匆走過,帶著一種學術殿堂特有的清冷感。
然而,
與校園內部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校門口此刻卻顯得頗為“熱鬧”。
將近十多位身著正裝或得體便服的老師和校領導,早已在此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