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搭臺(銀萌6)
宋懷章此言一出,滿樓皆是叫好聲。
文無第一,宋懷章之言,卻是許多人之心聲。
更有不少人,樂得看文人相爭,覽一番熱鬧。
風自窗外入,吹得燭火飄搖。
文會未啟,戰意已濃。
“宋懷章之言極是!”
話聲傳來,人群分開,一名身形修長的男子緩步上前。
他約莫二十七八歲,面色溫潤,鬢角微卷,神情從容。
一襲銀灰儒服,袖口繡著一枚細小的“白”字印章。
有人認出,低聲驚呼:“那是白水書院第一儒生——盧文玨!”
“盧文玨”
“正是他!兩年前雍都觀碑,以《春秋議》震動全場,被譽為‘白水文骨’!”
“我還聽說他在《大雅補注》中,曾以一篇旁論,令四大學官皆改評次序。”
“這等人物竟也到了滄瀾看來今日的文會,要變成龍虎之爭了。”
盧文玨走到場中,溫聲一笑,語氣謙和,眼神卻如刀鋒微藏,“悲秋客之名,早聞其聲。盧某此來,只愿得一較量的機會。”
廳中隨即議論再起,聲浪如潮:
“宋懷章、盧文玨、薛向——這三人若同臺,必是盛世之爭。”
“鄙人不才,永川孟浩,也愿一爭。”
“江東秦風眠,請戰。”
“…………”
霎時間,竟有十數人要求出戰薛向。
紅樓內燈火飄搖,映出眾人臉上的興奮與緊張。
雍王妃抬眸遠望,指尖輕扣茶盞。
而薛向,只淡淡一笑,心情愉悅。
出風頭,于他而言,沒多大意義。
可靠詩詞出名,震動一方,則是他的剛需。
只因,每一次盛會,他的詩作傳揚出去,便會在文宮產生大量才氣。
原本,在未能穩固句境之前。
他對才氣和愿氣的需求,是沒那么大的。
可自從仁劍劍意留駐文宮后,他便常有異感。
起初,他還以為那是仁劍遺意帶來的壓迫,
可漸漸地,他發現自己文宮中那株文氣寶樹枝葉微枯。
才氣與愿氣的流動變得遲緩。
經他仔細觀察,才發現正是盤踞于他文宮的仁劍劍意,在緩緩吸納他文宮中的才氣和愿氣。
仿佛一株根系極深的寄生樹,不露聲色,卻永不停止地汲取養分。
薛向曾想著將仁劍劍意挪移出文宮,可任憑他怎么努力都無濟于事。
仁劍劍意仿佛認定他是新主,卻又不容他主宰。
他無法拔除它,也無法御使它。
這幾日,他心中多有憂思。
若再不補充才氣,遲早文宮空虛,文氣寶樹必定凋零。
而今盛會在前,群儒匯聚,對他而言,這里便是生產才氣的加工廠。
此外,薛向也料準了向他挑戰的諸位儒生的心理。
未必所有挑戰者,都篤定能勝過自己。
無非是也將眼前的盛會,當作了舞臺。
有他悲秋客參加,這個舞臺的標準會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