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稍加分析,便明白了晉帝的打算。
這個畜牲,簡直是賣國。
一把將大晉賣了個干凈,自己躺平,躲在皇宮享受富貴,等著群雄逐鹿大結局。
群雄逐鹿的結果,只要不是秦家奪得天下,晉帝就不虧。
就算秦家奪得天下,那也沒有辦法。
他已經做了自己能做的。
而且留下了后手。
總之,這個畜牲,這輩子該享受的享受了,挑起天下大亂,自己不負責任地跑了。
“畜牲啊!”
“天下大亂,不知多少黎民百姓,天下蒼生,將會在亂世中喪生。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晉帝這樣的昏君,他會在乎百姓死活嗎?
梁國公說得太對了,秦浩公子有十勝,晉帝有十敗。
晉帝天寶,就是天生的亡國之君,天命亡國之君。
無論再強的帝國,再多底蘊,大晉在他手上都要亡!”
“天哪!
原本只有秦家與晉帝爭斗。
晉帝這個畜牲,大封天下,皇家36位親王,190位諸侯,這天下還有一片凈土嗎?”
“難了!
秦家的前途難料了!”
“為何秦家前途難料?
秦家被封為秦王,代天子討伐不臣,名正言順,不應該更有優勢了嗎?”
“錯!
兄臺,你這么想就大錯特錯了!
秦家之所以強,無非是占了先手優勢,占了天下中樞。
秦國公時代,秦國公乃是天下兵馬大元帥,掌握全國兵馬,全國皆遵秦國公之令而行。
秦浩時代,控制京城,將晉帝逼入皇宮。
秦家挾天子以令諸候,大勢已成。
什么秦王,什么攝政王,什么代天子討伐不臣,都是虛名!
這些權力,本來就掌握在秦家手中!
秦家獲得的,不過是一堆虛名。
相反,卻多了226路軍閥,多了226路強敵!”
“原本,秦家占據中樞之利,挾天子以令諸候,號令天下。
大晉天下大部分勢力,都處在中立狀態,依例向中樞效忠,遵從秦家的命令。
秦家的京城駐軍,就是大晉的稅收養活的。
但是分封天下之后,還有這樣的好事嗎?
大晉天下,分封出226路諸侯。按照晉帝的圣旨,所有諸候,必須起兵討伐秦國。
大晉天下,跟秦家占據的中樞,還有一毛錢關系嗎?
秦家成了天下之敵。
休想再收到一分錢稅,休想征到兵!
36位親王,190路諸候,十八國合縱同盟,天下之大,寰宇之內,皆是秦家之敵!
你讓秦家怎么贏?”
“不說別的。
接下來的北方蠻夷入侵,十八國合縱同盟,加上200多路諸候,數千萬敵軍,秦家拿什么抵抗?”
““秦家得到的,全是虛名!
唯一的好處,是名正言順,掌握了中樞。距離以秦代晉,只剩禪讓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