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子在三江口說了。
今天,本公子對你們,要再次重申這個計劃:海外分封,裂土封王!
本公子的計劃,解決了歷朝歷代,開國功臣最大的擔憂!
也解決了開國君王,最大的擔心!
那就是功大難賞,功高震主,功臣勢大難制!
本公子的海外分封計劃,解決了君臣共同的擔憂!
從此,為我秦家效命的所有人,不用擔心功大難賞,不用擔心功高震主,也不用擔心你一生奮斗,得不到足夠的回報!
你們很多人,看過本公子畫的,四海九州地理圖!
你們知道世界有多大,知道海外有多廣。
我炎黃之地,不過是世界一隅,只有世界富饒之地的百分之二三!
海外,還有無窮之地,等著我炎黃子孫去占領,去征服!”
“所以,不用擔心本公子的海外封疆計劃是假的,不用擔心本太孫會騙你們!
本太孫明確地說,我這份四海九州地理圖公布后,后世所有帝王,所有開國君王,都會不惜一切代價,去開拓海外!去分封海外!
因為,這是所有開國帝王的責任,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功在當代,利在千古的偉業!”
“我炎黃民族,最初只有黃河流域,一小片土壤。
周天子分封天下,諸候四分,開疆拓土,始有今天的疆域!
但是,自從周天子分封之后,后世的帝王,實行大一統政策,牢牢統治中原之地。
因為古人的眼界,只有這么大!
因為時代的局限,炎黃文明的活動范圍,只有這么大。
因為炎黃人眼中,只有中原這片沃土。
北原寒冰之地,西域沙漠之地,東海大海之外,南方蠻夷之地,全是惡劣不毛之地。
這些地方,無法引起歷朝歷代的重視。
皇家不感興趣,官員畏之如虎,百姓不是活不下去,絕不會去這些蠻夷之地!”
“這導致一個后果!
我炎黃文明,一直局限在中原之地,千百年來,始終在中原之地,互相爭奪生在空間。
奴家的奴役之策。
君王與功臣的互相猜忌;
功高震主、功大不賞;
歷朝歷代,一旦人口爆炸,土地兼并過度,便導致民不聊生,動蕩四起。
從而進入王朝末年。
如此種種,都是因為我們將目光,局限在中原!我們所有人,都在中原內卷,不死不休地爭奪!”
“如果我們將目光放開,放開到全世界,全天下,還會有這樣慘烈的悲劇嗎?
比如,如果晉帝知道海外之地的富饒,將我爺爺秦國公,分封到海外,成為南方炎州之王!
我秦家世代忠烈,爺爺一世英雄,有了海外萬里國度,還用得著謀反嗎?
晉帝這個昏君,還用得著,勾結異族,害死秦家十六口,葬送百萬大軍嗎?
本公子所畫的北鎂州、南鎂州、黑州、西域之外、北方草原,都有億萬平方公里的疆土!
多少功臣分封不了?
多少皇子皇孫子分封不了?
歷朝歷代,爭奪皇位,還會如此慘烈嗎?還會有那么多父子相殘,兄弟死戰嗎?
歷朝歷代的權臣,如果有海外分封的退路,他們還會與君王死斗嗎?”
“如果實行海外分封,海外億萬平方公里土地,可以安置多少炎黃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