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言一句以言御武。
瞬間激起所有武將的怒火。
朝堂大亂,文武混戰。
謊言不會傷人,真話才會。
以文御武,歷來是所有大國,所有巔峰帝國的治國手段。
歷朝歷代的帝王,為了維護統治,打壓掌握兵權的武將,無不拔高文臣的地位,打壓武將的地位。
秦家雖說以軍治國,以武立天下,對于奴家那一套,極度排斥。
但是,也不是沒有可能,拔高文臣的地位,以文統武。
畢竟,秦家的屁股變了。
過去,秦家只是軍閥。現在,秦家已經成秦王。
將來,還有可能成為帝王。
帝王加強王權統治,幾乎是必然。
所以,武將們全都被這一句放,踩到了痛腳,激起了怒火。
滿朝文武當場紅眼,幾乎撕破臉皮,打了起來。
……
秦浩對于這局面,心中并不介意。
因為很快,他就會徹底推倒這種大朝會模式。
今后不存在大朝會,也不存在文武之爭,這些人想爭也沒得爭。
他只是趁機,看看一些人的性格品質,控制他們,不要打出真火
再說,作為君主,讓手下文武暢所欲言,充分提出自己的意見,充分辯論之后,由他來作出裁決。
這也是君主的正道。
不能什么都由他決定,文武聽吩咐就行。
那樣文武的主觀能動性就沒了,都會變成機械木偶,朝堂上唯唯諾諾,不敢提任何意見。
君主越來越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自以為是。
最后必須膨脹導致滅亡。
哦,晉帝就是這樣。
隋煬帝也是如此。
秦浩在朝堂上有足夠的威望,他有信心,隨時壓制所有聲音,讓朝堂重回正軌,回到他想要的方向。
所以,他不介意群臣爭論,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針鋒相對。
經過充分的討論、辯論,對比,得出最后幾種選擇。
秦浩只要最終裁決就行了。
這才是君主的正道。
……
所以,秦浩不會不允許群臣發聲,甚至鼓勵他們暢所欲言,針鋒相對,毫不客氣。
只要不過線,不要文斗變成武斗,不要明爭變成暗地里拉幫結派,黨同伐異。
那樣秦浩才會出手清理。
今天的朝堂爭斗,只是一個嘗試。
秦浩止住文武君臣的爭斗,讓眾人歇歇氣,壓制眾人暴漲的脾氣。
緩和之后,才道:“剛才文臣已經表達自己的想法了,那就是以文御武,武在文上!
現在,武將們有什么意見?
你們有異議,可以提!
或者,你們想以武御文,武貴文賤,也可以說出來!
道理越辯越明,事實越說越清,大家充分討論,得出可以接受的結果!
只要結果一成,事后再無反悔,所有人必須遵從而行!”
秦浩話語隨意。
但是語氣中的內容,卻讓所有人一凜,不得不認真。
聰明人已經聽出來,這是要決定今后朝廷大政,文武相處的大方向。
一旦決定,就是秦國施政方針,所有人必須遵從,沒有隨意反悔扯皮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