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浩笑了。
都是聰明人啊。
無論古今,選擇做孤臣,做酷吏的,都是極少數人,都是無奈的選擇。
有選擇,誰不想光明正大。
在朝堂上,光明正大的掌權,光宗耀祖?
在沙場上,統帥千軍萬馬,建功立業,流芳百世??
除了四合院的禽獸,誰想天生與別人作對,舉世皆敵?
正是如此,才顯出許子將,冷冰選擇的珍貴。
他們不是不聰明,看不清未來。
而是,他們選擇了忠誠!
忠于秦家的事業,忠于自己的選擇,從現在起,就成為監督同僚的一柄刀!
他們是自愿選擇。
他們有能力選擇文武路線。
但是為了監督事業,為了秦家的大業,選擇了監督之路。
而不是歷朝歷代的特務頭子,都是被動,或者無奈,或者幸進的選擇。
秦浩不會辜負他們。
當秦浩公布總監督理事,終生豁免一切罪責;總監督署長,三代豁免一切罪責。
他們就會知道,監督之路,也是一條光明大道!
但是有一點他們沒錯,監督之路,確實不容易建功立業。
武將能出三十名封爵,監督系統,能出五名就了不起了。
建功立業,終須在馬上!
秦家文武分治,武將歸統帥部,文臣歸政務府,外加兩位總監督。
統帥部掌握戰爭,政務府管政事錢糧。
朝堂立馬清凈不少,再無之前的混亂。
因為統帥部自有級別。
雖然還沒有明確任命各部、各軍區主官。武將對自己各有定位,知道自己的分量、職位,不會胡咧咧咧隨意指點。
不像文臣議論戰爭,那純粹指點江山,人均趙括,沒什么他們不敢說,沒什么他們不敢吹。
反正說了不犯法。
現在不一樣了。
統帥部下屬武將,將來肯定各有職司,說了要負責的!
文臣也一樣。
沒有了傳統朝堂,那種說話不負責任的清流,沒有那種漫天指責,懟天懟地不負責任的作風。
文臣的朝堂,同樣安靜了很多。
以前朝堂之上,所有的清流,甚至所有文官,都能管所有的事,對任何事務隨意發表意見。
朝堂上,所有人可以隨便亂懟,不需要負任何責任。
甚至朝堂上下,所有人都有表決權。
哪一方人多,就代表力量大。
這簡直離譜。
這樣的朝堂,就是一個吵架的鬧市,是黨同伐異,拉幫站隊的罵場。
跟后世某些地方的議會一般。
這有什么作用,能真正決策什么事情?
……
秦浩的朝堂,不允許這樣的混亂。
他的朝堂,不允許任何人,說話不負責任。
滿口狂言,開口震驚天下,懟天懟地懟空氣,五年平遼?三年滅胡?
不存在的!
你說話,你就得負責任!
五年平遼,你怎么平?
你要多少錢糧,能拉起多少兵馬,消滅多少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