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張青松重編所有歸戶村民名單,但這一回,不編在秦地戶籍內,而是另設一列,名為“起愿人”。
“凡自愿棄原籍、棄舊主、棄舊神,而愿講新規、守新理、聽新約者!”
“皆錄于此!”
“此名不入軍,不入商,不入徭!”
“只記一件事—你是自愿的!”
“誰想讓你回去,就得先寫明一句話:‘你不是自己選的!’”
“誰敢這么寫,就得先面對天下人說一句:‘你們都沒有自由!’”
張青松執行之后,第一批“起愿人名單”共計五萬七千六百八十二人。
每一個人,都簽字按手印,自愿立誓。
香妃說,這不是編戶,這是“立旗”。
這是天下第一次,普通人可以自己寫下:“我要當一個什么樣的人!”
他們不是被命令,而是“自命”。
他們不是順從,而是“自選”。
而就在東南線烽煙正急之時,草原西北忽然起風。
“赤金部”舊殘騎重新活躍,騎三百,突入大晉舊地,繞行而入蜀北,在十八國邊境殺一官、劫一寨、擄一市,隨后全身而退,入秦地歸寨之地,請求“再為秦戰”。
張青松查明來歷后,眉頭一皺。
“這些人……是之前我方棄之不收之蠻!”
“現在主動來投,是要人、要名、要契!”
“但這群人也不好養!”
“若放入秦地,只怕會壞規矩!”
“若拒之門外,又失了‘護歸者’之名!”
秦浩只是淡淡一句:
“設三月考查地!”
“不編,不簽,不許入村!”
“但給他們地三里、水一眼!”
“只看三件事:能否自耕;能否守地;能否不擾村!”
“三月后若穩—再議入契!”
“我不要一個人,是靠嚇來的!”
“我只收—自己站得住的人!”
“若你不能講一句‘我不靠誰’,那你不配在秦地活!”
張青松點頭,香妃亦不再言。
這便是秦浩的“反擊”。
不是斬敵首,不是破敵營,而是:
你來擾我規矩,我就讓我的規矩—寫得更清楚。
你想讓人亂,我就讓人—自己站得更直。
你動的是兵,我寫的是人。
這一戰,從沒有打響。
但—秦地未退,十八國未進。
戰已開,勝未決。
但人人心里,都已明白:
秦王的刀,不是亮出來的。
是—放在你心頭上的。
七月末,雨終于落下。
這一場雨并不大,未至洪澇,卻連下五夜,恰恰蓋過了東風軍在三線邊境的暗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