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帖復核、畫像比對、指骨登記、鄰伍簽字、實地驗身、兵線比籍、戶糧查數,不得遺漏一人,不得放過一紙。
同時,夜刃營六隊調入青澤西線山區,在“竹垣溝”搜出第五處藏點:全是銹甲、舊靴、裂袍、短刃、馬鞍,粗看如廢,細看皆可修復,最深處有一副木牌,上寫“守疆二營”。
這四個字在秦軍現役序列中根本不存在,卻是三年前塔瑯邊軍第十營的退役稱號。
也就是說—他們是在復原塔瑯原軍營。
不是明面復原,而是悄悄地,把舊營重新拼起來。
不是公開打仗。
是偷偷準備“老兵回營”。
而當他們人數湊夠、物資齊全、身份穩固,再造一個“兵亂”不是難事。
白云飛收到消息后,馬上上報。
秦浩批復:
“我知道他們會試圖從舊兵營這條線進!”
“所以你現在開始逐村逐寨排查‘老兵’!”
“凡是三年內突然出現的老兵,不論有無通帖,先關起來!”
“凡是突然多出親屬來探的,全部調查!”
“凡是能說出舊營號,卻說不清當時誰是隊長的,全斬!”
“我不是讓你懷疑我們的人!”
“我是讓你確認—那些人是不是‘我們的人’!”
張青松建議是否擴大至民間祭典類聚集、學院講堂、邊寨講演這類場合的名單重審。
秦浩批準。
但加了一條:
“先查講‘忠義’、‘守邊’、‘血脈傳承’這幾種口號講得最多的人!”
“他們越會說這幾句,越有問題!”
“我已經聽夠了!”
“他們不是在講什么保國安民!”
“他們是在講怎么讓自己留下來!”
“留下來,然后用‘我們也是你們人’的方式,再來一刀!”
“我們不能讓這一刀再落下來!”
“哪怕我們看起來像是疑神疑鬼!”
“我也要他們以后一聽到‘秦戶’兩個字,就明白—這不是一張紙,這是一個活人的血!”
“你要換,你要抄,你要演!”
“那你得付命!”
“從今天開始,誰再敢借‘歸順’為名試圖浸透!”
“我就讓他知道—秦國不是靠臉混進去的地方!”
“你混得進去,那你也活不出來!”
青澤西南,石縫嶺山道。
這是秦國西線邊防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段山脊,一面靠山,一面臨谷,地勢狹窄,山道不通車,正常情況下極少有人往來,舊圖標注為“次要巡哨線”,平時只安排兩人一班輪值,三日一巡。
歸辛樹帶夜刃營六人斥候前日追蹤到此,發現山道側坡處巖層被人為削平,現場還有少量斧痕及腳印痕跡,初步判斷為小股人馬往返用地。
順線往前兩里,出現一處被掩藏的山洞,洞口以山石混掩,僅有尺寬縫隙,洞外并無煙火,地表落葉殘破不整,明顯為中期臨時棲身所。
歸辛樹入洞后查探,發現其中存放六箱干糧,一罐水缸,一爐油罐,還有鐵匣一只,匣中并無兵器,卻有舊圖、邊圖、折頁地圖七張,最關鍵的是其中一頁附有詳細手繪標注:從石縫嶺到赤鷺渡,再到青澤邊境城防線、三個通哨點的位置,皆在圖中明確畫出,并在秦軍每日巡哨時段處作注記。
這不是普通逃兵藏身地。
這是一處明確設置為“滲透據點”的勘察中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