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只要能安穩搞上一兩年,漸漸樹立起信任和口碑,這個信息集散中心完全可以充當甲方乙方的公證人。
再往下發展,那就是真正的信息平臺了。
到時候不管是舉辦方還是演出方,都可以通過圓夢的信息集散中心,尋找心儀的合作伙伴——這玩意兒甚至能延續到網絡時代,而且和網絡時代更般配。
見張延信心十足,陳虹也就沒再糾結這事兒。
問清楚會議大體過程,她有些惋惜的道:“可惜咱們的實力不夠,只能讓出南方的利益……”
“這樣也有好處,南北互不統屬,這個互相爆料的機制才有真正的威懾性嘛——就是多了江浙滬中心,多少有點麻煩。”
本來想的南邊一個北邊一個,天南海北互不干涉,但這多了一個中部……
長三角畢竟是經濟重鎮,不管是南邊的歌手還是北邊的歌手都繞不過去這塊肥肉,可別等到時候給人作嫁衣裳。
“先不說這個了,醒酒藥你帶了嗎”
“帶了。”
陳虹掏出一包藥來遞給張延道:“說是飯前吞服,就能緩解醉酒狀況——不過是藥三分毒,能不吃最好別吃。”
張延接過藥,無奈道:“沒辦法,這個場面肯定要喝酒的,可下午兩點市政府就要開會,討論影視基地落戶經開區的事情,我到時候還得上臺發言呢。”
自從張延提出娛樂配套設施的說法,津門市政府在經開區管委會的強力推動下,也逐漸改變了冷淡的態度,開始轉向支持八一影視基地落戶津門。
同時改變態度的還有京城那邊。
無論是市政府還是京臺,也甭管以前對這事兒重不重視,都不能接受這個項目被津門橫刀奪愛。
于是隨著時間推移,京津兩地對八一影視基地的爭奪也陷入了白熱化。
不過很明顯是津門占了上風,一是因為經開區答應提供的地塊毗鄰城區,而京城給八一廠規劃的地塊在豐臺附近,周遭的配套設施天差地別。
二來津門這邊,是電視臺自主出資參股,而京城方面則是由市政府主導,相較之下,肯定還是津門這邊更好打交道。
第三個原因,就是張延正在不斷完善的主題公園計劃了。
八一廠建立影視基地,雖然主要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拍攝任務,但這年頭一切都為經濟讓路,部隊的資金也不充裕,如果能見到回頭錢,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雖然京城也承諾會做類似的嘗試,但拾人牙慧總不如原創吸引人。
而這次市政府主持的動員大會,基本就是臨門一腳了,上面自然希望張延能再接再厲,拿出更多的好主意確保影視基地落戶津門。
張延也已經打好了腹稿。
他準備建議市里牽頭,拉著八一廠和津影廠搞個影視技術學院。
現在導演、攝影、表演、劇本創作都有專門的學校和培訓機構,津門想要在這上面挑戰京城的地位,那根本就不現實。
但燈光、道具、爆破、場務、舞臺設計之類的行業,基本還是師徒傳承那一套,從業人員也基本都在體制內。
如果不是在體制內有關系,比如管唬那樣的北影廠子弟,想要攢個劇組最大的障礙,其實就是這些技術工種。
如果趁著這次機會搞個培訓學校,把八一廠和津影廠的老師傅返聘回來,專門培訓這些方面的人才,以后劇組來拍戲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湊足主創人員就行。
而且有影視基地提前制定好章程,也不容易出現沖突。
至于以后會不會有這么多劇組……
張延明年當上代表后,就會提交開放私人影視拍攝的提案。
本來這個提案只是他的個人意見,但影視城和培訓學校落地后,那就是整個津門代表團的提案了。
原本歷史上開放民營資本進入影視行業的法規,要到97年才能初步落地,而直到02年才取消了掛靠的強制要求。
張延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辦到,但有了整個津門代表團的支持,多少總能翻起些浪來。
只要能提前兩三年開放,影視基地建成后正好能承接第一波熱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