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半個月,蔣純惜把自己忙得團團轉,這才把老夫人,成母和莫海秀的喪事給辦好,讓她們婆媳三個入土為安。
而為了讓自己歇口氣,蔣純惜沒有馬上送走大老爺,二老爺和成文宣。
當然在這期間也不是什么都沒做,可是見針插縫的給成文宣洗腦,所以才短短兩個月時間,成文宣的兩個庶弟就被二老爺給分家出去。
把最后一件事解決了,蔣純惜就開始準備把成家最后三口人給處理了。
因此接下來的時間,兵部尚書府一直傳出鬧鬼的事,而大老爺,二老爺和成文宣病情也一日一日加重。
蔣純惜當然是要做做樣子的,比如請了很多道士跟和尚來府里做法,但卻是一點用都沒有,都把蔣純惜給整得憔悴的不行。
任誰看了,都知道她為了家里鬧鬼的事心力交瘁,誰都不會懷疑她什么。
當然以古代人固有的思維,也不會有人去懷疑蔣純惜什么,誰讓古代的女人都是依靠男人而活的,再加上蔣純惜的兒子還小,誰會想到她會把夫家的人全部給害死。
時間又過了半年,兵部尚書再次舉辦喪事,這次也是一次送走了三個人,大老爺,二老爺和成文宣都讓蔣純惜一次性給送走。
辦完喪事后,蔣純惜就讓取下府里兵部尚書府的牌匾,隨即換上了成府兩個字的牌匾,然后就帶著兒子到城外莊子上去居住。
而對于蔣純惜的做法,自然也沒有人懷疑什么,畢竟這家里鬧鬼死了那么多人,蔣純惜母子倆要是不搬走的話,難不成要等死嗎?
蔣純惜的兒子在十八歲時考中了狀元,因為長得玉樹臨風貌比潘安,被皇上最寵愛的十公主給看上,因此就被賜婚成為了十駙馬。
就這樣,蔣純惜終于從城外莊子上回到了京城,再次住進了成府。
至于兒子自然是住在公主府,兒子和十公主倒是想接蔣純惜去公主府居住,只不過被蔣純惜給拒絕了。
兒子娶的是公主,說句難聽點就是跟入贅沒什么差別,她才不想住到公主府去給自己找不自在,倒不如自己一個人獨居在成府,其實要不是因為不想讓人傳出兒子不孝的流言蜚語,不然她都想一直在城外莊子上繼續住下去。
世俗的眼光就是這樣啦!哪怕蔣純惜覺得住在城外的莊子上舒服,但別人可不會這樣看,只會覺得做兒子的不孝,自己住在京城的公主府享受錦衣玉食的生活,卻把親生母親留在城外的莊子上受苦。
所以為了兒子和公主的名聲著想,蔣純惜只能從城外莊子上回到成府居住。
當然,蔣純惜和兒子這年來能過如此安穩的日子,自然是全仰仗蔣家的庇護,不然孤兒寡母的帶著龐大的家產,猶如小兒抱金磚過街一樣,誰不會惦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