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會試第一的緣故,凌云的位置就在第一排排正中央,只要稍稍一抬頭,便能看到這大乾王朝最有權勢的男人。
心里雖然躍躍欲試,但李承佑曾再三告誡,無論如何都不要抬頭,因而他只能低著頭,用余光四處轉悠,瞥來暼去。
前面太監講了一堆話,凌云沒怎么聽清,輪到乾熙帝,也只是簡單說了幾句,隨后便直接下發試卷。
試卷下發速度飛快,剛拿到試卷,先是瀏覽一遍題目,這是他一貫的作風。
可以看出,此次試卷范圍比較廣,內容上來說,考的是策論,理論上說是策論,卻覆蓋著大乾王朝的方方面面,但這方面也是他的強項,因此并不需要過于擔心。
用了約莫一盞茶的功夫作思考,他就開始打草稿,這次他沒有分批次進行,直接做完一道題的草稿,便提筆寫上去。
以此類推,一個時辰左右,凌云便把除去最后一道題外,其他所有的題做完。
凌云為何獨留最后一道題不動
這是因為最后一題是賦詩,這就要好好思量。
仔細端詳,發現詩賦內容竟然是讓他們做一首關于軍旅的詩賦,其中特別提到了燕云十六州的失去。
這一點讓他不禁在心存疑惑,將這事放在殿試中,難不成乾熙帝是有想收復十六州的想法
其實凌云不知道的是,自從燕云十六州失去后,每一代帝王都沒有喪失,想要收復的愿景,只不過是苦于沒有合適的機會罷了。
再者大部分官員安于現狀,紙醉金迷,絲毫沒有想要開啟戰爭的愿望,乾熙帝此舉,不過是想借殿試的機會,看看這一屆的考生,對于收復失地懷有什么樣的想法。
凌云并不知道乾熙帝內心的真實想法,不過既然是作軍旅的詩賦,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岳飛滿江紅就合適。
對于作詩,就凌云來說,簡直就是一個作弊機器,這也幸虧前世的他,古詩詞積累的比較多。
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
只見凌云寫道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燕云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
凌云特意將靖康恥改成了燕云恥,失去燕云十六州,這是大乾王朝歷代皇帝的痛,不僅讓大乾王朝一蹶不起,更是走上了賠款求和的道路。
不過好在這些年,并沒有發生戰亂的征兆,要不然他未必能坐在這里,參加殿試。
詩賦作完,凌云就閑來無事。
偌大的金鑾殿,所有的考生,不是在冥思苦想,就是在奮筆疾書,獨凌云一個人,閑著無事。
躺坐在皇椅的人,本沒有往下走的意愿,一開始就在上邊閉目養神,偶爾睜開雙眸環視下端的考生。
只是此時,乾熙帝興許是看出了凌云的悠閑,不由來了興趣。